+ a2 d6 u7 N. D: y( T# t& ?很可惜大串连时出去的太晚了,没能去北京,没看到当年的北京航校。 2 U+ e& ?- L; p" }" E1 Q6 F/ v
随手画了一张当年航校的草图: 5 v0 x4 G% H2 p6 [) ~* {
7 O/ D" a8 w4 D+ t0 Y
' g7 D7 q% W& r [ p: Z' e% h
; w! m! X. S: |. H4 u4 c: X& q: D8 P5 B% o @0 Z" f6 V" T
东大楼一、二楼是学校办公楼,航校广播台占了三楼北面西半部一长排,有一千瓦功率的广播器材有专业的电工周师傅负责维护。我们广播台有二十多个学生分三个组:播音组人最多还有编辑组负责写稿和机务组配合周师傅维护机器。三楼东面一排教室和四楼主要是航空仪表专科的教室和实验室。航空仪表专业并入电器专业后,又创建了塑料专业。南大楼是我们航空附件教学楼,底楼有力学、水力学实验室和两个飞机研究室。二、三楼西头是制图教室,四楼单生男教师宿舍,西头是小礼堂里面有电视机(我们班实习时的星期二晚上可以去看电视)。北大楼是工业电器和航空附件加工专科,楼两头主要是实验室(其中四楼西头是图书馆一楼西头是医务室)。 4 E6 H; J; z0 W. z" f! Q
女生住甲号楼,单生女教师住在三楼。乙号楼和丙号楼住男生,男女宿舍中间隔了很大一片小树林。丙号楼西有一排临时教师家属房。教工食堂西边是开水房和浴室。 / ~ x6 p/ M W" Z
学校里有两架退役的飞机:东、南大楼结合处底下通道放了一架浏游览机,还有一架战斗机放在三车间南面。飞机内的零件则都拆到各个实验室和研究室作为教学用具。
: @+ J o% T; B/ U- P5 X4 z3 G 二车间生产的液压千斤顶很多都运往越南抗击美国。三车间每月生产十多台M115外圆磨床。实习工厂不但提供了我们的实习场地,而且保证了学校的各项开支。 7 U5 e# _) v* o( Z6 x* A, g! B
当时我们学校有两千多人,我们63年进校400人。虽然隔山隔水相距千里,可教育方式,学生来源都一致,我们也是各校挑选出来的,大半来自重点中学,好多人中考志愿表都填的本校高中(我就填的母校光明中学)。当我们还在开毕业典礼时,校办秘书就陪着招生办的人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一听航空就激动了,没多想就答应了。离中考发榜还有半个月我们就提前录取了。学校生活和你们很相似,只是我们那一带学校比较多,不偏辟。学农都是到宝山农场去。 ( u) I! z' j0 k4 G# Z8 E
有一次我们学校民兵到机场去迎接外宾,陈毅副总理走到8622班的任姓女同学面前要看她的枪,她赶紧取下来交给陈老帅。你猜陈老帅怎么说?他说战士的枪是不能离开自己的。这个女同学太紧张了一时没回答上来,回来后大家后悔死了。 6 F/ A* r8 f1 R5 N3 Z. ?# R
可惜大串连时出来晚了,没能到北京看看你们学校。 9 |$ w) _( n- r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