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a$ A: g) W( C- A: f7 A5 a
北京地方土语,指北京地区绝大多数人民能说、能听、能懂的话。过去有人说,北京市区地面大,东城的土语的西城的土语就不一样。如根据一些资料记载,东城叫“水桶”,西城就叫“水筲”。这个说法,百年前的旧京,可能有个别的词语使用在更小的生活圈子里(旧时多说“东城的娃娃”、“西城的娃娃”——即东城生人,西城生人,一般很少迁居、流动)。但是今天则不会再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居住、工作、学习、交际,已不再是“不出里门”了。就以我这个“老北京”来说,东西南北城,全都居住过,东西南北城全都有我工作、学习的地方。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市区之内,土语自有其一致性。但是北京市所属区县,如怀柔、密云、昌平,延庆等,地面更扩大了,不但土话词语不能尽同,连北京语音的声调调值也有小异了。因此,北京土语的研究范围,当限于市区及近郊区。ffice ffice" /> 9 `, D) [. [9 I% _0 R
北京土语,粗粗归纳,有下面几类。
0 L9 r; o' _2 d一、 特有名物(土特产)。饮食,如:豆汁儿,炒肝儿,爱窝窝,他丝蜜;器物,如:秋皮钉儿,醋毒噜儿,响炕,板闼子门儿;服装,如:主腰儿,绒紧子,老头乐儿,腰里硬;搬运(交通),如:排子车,骡驮子,窝脖儿,趟子驴,冰床儿;文艺,如:十不闲儿,官戏,走票,拉大片,江面人儿,沙子灯。 ! c' {9 M- `+ j0 ?; Z0 l5 \' E
二、 狭隘称说(名称与外地方言、普通话不同)。身体,如:哥棱瓣儿,耳根台子,颏拉嗉,脖梁骨;人称,如:二爹(叔),奶奶(母),活人妻,隔山的;动植物,如:地里排子,呼伯喇,老琉璃,叶儿仨,转儿莲,老鸡头。 3 d$ N; @( u$ V/ {7 l
三、 风习。如:年过活儿,还崩子,花糕,五供儿,四鬓刀裁儿,红白喜事,前三后二五,赶情儿,老妈妈论儿。 7 S- A6 z/ e$ l7 q! A/ n
四、 熟语。如:大概其,侧来,好不影儿的,左巴,闹了归齐,二来来,不吃劲,说出七来,解饱,真个的。
, O5 a& _4 Z" n, w4 S; i6 Z# }五、 比喻。如:水葱儿,羊上树,溜肩膀儿,大撒巴掌儿,土贼儿,猴头狗,风中灯儿,铁杆儿老米树。
- F% f* j' F& `9 r六、 嘲讽。如:瞎摸海,饿狼掏,三青子,狗食,假克礼,横巴狼子,孱头,催巴儿。 1 P- ^# V$ A% v6 o0 t6 h0 i# ?
七、 隐讳(有的是“雅化”)。如:白果儿,生口,还酒,出虚恭,夜净儿,外快,三只手,混事的,瞎道儿,挨人儿。 . j! }9 g2 I9 Q; o) Q
八、 外来语。如:鹅涟(满),塌塌儿(满),哈拉巴(满)乜贴(回)乌程了(回),胡同儿(蒙),喀拉(藏)。
/ C. i1 n- {2 M* e9 V: {九、 旧京老词儿(可见旧社会制度风习,有的至今沿用)。如:教习,学伴儿,巡捕,坐家女儿,虚子,老根人家儿,卖呆儿,架秧子,立规矩,关饷。
( |7 m0 r7 I( f* A十、 俏皮话儿。如:牛蹄子两半子,翻滚不落架儿,肝儿颤,满嘴跑舌头,狗喃八泡屎,罗圈儿架,胯骨轴儿上的亲戚,窝了犄角,一个揖作到了儿,过得去针儿还得过得去线儿。 : E6 a; `4 f" E
十一、 四字格成语。如:鸦默雀静儿,胡吃海塞,孤丁绊块,老实巴交,硬砍实凿,托人弄戗。 4 a4 d+ X6 p$ Y* e( ~5 D# W! ?
十二、 后缀词尾。如:绿不英,苦不阴儿,温得乎儿,黑不溜丘,胡噜巴涂,滑不唧撩,干丝唿咧,花里虎哨儿,毛了咕唧,一股龙通,有的是为了使单音节变为双音节,如:匀实,磁实,皮实,辣实,热乎,乱乎,轻生,扁生,脆生,细发,硬棒,面啖,瘪咕,紧衬,试巴,支巴,打咕,叨咕,塞咕,甩搭,扭搭,呼搭,扒拉,划拉,扑拉。
( W) p5 O9 o0 n- g! X" G十三、 形容词前缀。如:溜满儿,瓮阔,齁咸,干冷,侉大,苗细,滴溜圆,流油儿光,杀口甜,裂牙子酸。
0 `/ p, q, S5 _3 M8 K- ?3 i' \: `: ~十四、 歇后语。和其他方言中有大量的歇后语一样,它的本身没有什么特殊。不过北京的歇后语,有的包含着北京特有的事物、风习,或包含着北京土词,土音。如:“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好稀”hàoxi谐“好喜”的音,土语“好喜”是自己愿意,高兴这么干。“豆汁儿”也是北京特有的风味食物。“挑水的回头——过井了”,以“井”谐“景”字音,“过景”是北京土语,过时之意。但这一条歇后语,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分尖团”的方言区,就会不理解,因为“井”是尖音(古“精纽”字)。“景”是团音(古“见纽”字)。两字并不同音,可北京人嘴里是同音的(尖团不分)。“天桥儿把式——净说不练”,“天桥儿”在北京前门外,是一个旧北京的热闹集市,那里有走江湖、练把式、卖假药的。“看街的说睡语——不管那一段儿”,“看街的”是旧北京在里巷间管杂事的人役。“老妈儿抱孩子——人家的”,“老妈儿”是旧北京对女仆、保姆的称谓。“剃头挑子——一头儿热”,“剃头挑子”是旧时北京串巷的理髪匠的担子,一端有炭火、水盆。“长虫吃扁担——直棍一条”,“直棍儿”为北京土词,指正直无私、洁身自好的人。其余如“马尾yǐ儿拴豆腐——提不起来”,“耗子尾yǐ巴抠(kōu雕刻)骰shǎi子——小贫骨头儿”等都有北京土语色彩。 : n" G. U5 g! P/ u& }- N- i
北京土语有几个特点,值得研究。 7 @' S5 N$ s C s, ^
一、 有音无字。有音无字。当然不是多数,如:biā,dén,piēxie,yàrɡu, zhāiwai,juěwu, zuòqinɡ, húlu, ɡēzhar,白头儿diēxie,油脂哥nāi,胆儿小cuánr稀。有的可以暂时借用同音字,字义稍沾边际,尚可写出。有的没有同音字,或丝毫无关,不宜借用。如cèi(把碗~了),bàzha(~两脚泥),mūyu(老太太没牙嚼不动,只好含在嘴里~着),dēnlēn(~着大肚子),háo(~着屁股)等。这个现象,说明北京土语显示了它的口语性,打破文字局限,不受文字拘束。
) ?0 r1 r6 ?, }5 `6 h( a二、 字音讹变。这类异读,还可按词义探索,估计其本字。kènjiér(肯綮之变),wūtu(温暾之变),死qi白liē(死求白赖之变),歪ba横狼(狈之变),打zhe吊歪(正之变),二le八档(栏之变),贱眉là样(浪之变),铁chuànɡ子(铳之变),lǘjū子(黧鸡之变),jiànɡ杆儿(箭之变),巴dá杏儿(旦之变)。 0 ` D" f6 H) i8 X i
三、 疑似外来语(音译成词)。但尚无确据,有待考证。如:罕迈罕迈地(缓步之状)、恩镇(舒适)、镏子liùzi(戒指)、闷得密(私自占有)、苦得累(衣服破烂、肮脏、难看),巫来由(不务正业者),德合乐(摔跤的腰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