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1 \& j) s# D8 L& a" s& [
以下是引用三叶草在2011-7-26 20:26:00的发言:
水小子小弟记忆力真好!居然能记住合作社最主要的味道是由咸菜发出的。不过仔细搜搜鼻子,还真是千真万确。呵呵。还有你怎么对那场赛跑的细节记得那么清楚啊?我只记了个大概,经你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自己忘了那么多细节。你给我布置的作业碗们得慢慢完成,首先想到的是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当然最经典的是董姨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瘦瘦弱弱的荣阿姨用南方腔调喊的:"荣明、荣弟回家楼!"呵呵,你还记得吗?......
( s5 P4 H% e3 R,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6 20:42:00编辑过]
; s% u# a6 j: e) }
呵呵,。。。草姐还能记得容家阿姨和她呼唤孩子的声调?
9 G& | F- p1 f7 K
9 a5 z' J) [4 k5 Z( Z; Z
容家阿姨姓周,在机院当大学教师,育有两子,老大容明,老二容小明(小弟)。容家四口人和四眼马叔叔家合住107单元,两家各住一间房(想想那时候人们的居住面积真是太小了)。容老大和我是同班同学。容家两兄弟脸上都长有酒窝,不过老大脸上的酒窝更像酒槽。一说话就显得笑容满面,欢欢乐乐。
% u- k; X. o& K5 `( @% S4 W
6 r9 ]! \# n: f6 P* \% C, F 记得小时候,容小弟喜欢和一个住在7号楼,叫宪里的孩子玩。这俩孩子经常玩得满头脏汗,一脸鼻涕拉碴的,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害的容家阿姨老要出门呼喊,甚至要下手亲自捉拿。不过即便捉拿在手,有时稍有不慎,也会让那淘气的小弟挣脱跑掉。我们曾亲眼看到过小弟挣脱束缚后在前面曲里拐弯地跑,阿姨在后面直线追击、不断单腿刹车的捉拿场面。。。印象深刻。
2 R5 }. V+ i0 `7 C; z2 S
: q7 {" j0 P/ I; k7 k* k9 V, B# G 69年机院搬迁时,容家一劈为二,老大随母亲去了汉中,容小弟随父亲去了干校。那时我们在汉中住的都很分散。我比较幸运,因为上学的教室就在离我家20米以外的草房里,而容老大就比较辛苦,他家住在十里地以外,每天都要腿儿着来回上学。尽管他住的远,可总是能提前坐进教室。我虽然一抬腿就能进教室,可我经常迟到。老师经常就这件事批评我,我却总也改不了,让老师纳闷儿。。。
$ G, I7 H7 I" s- u( [$ | V: f% y
% K, W9 h; @9 Y: _3 f+ X' P% j3 O 记得在汉中时,有次我们正在打兵乓球,忽然见容老大急匆匆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上气不接下气的喊着“三儿,三儿,。。不好啦,你爸的手被机器刨了”。大家一听急忙上前询问怎么回事,那位叫三儿的伙计更是焦急。只见容老大冲上前来,伸出一手,张开五指,冲着三儿吐沫飞溅地喊道“你爸,。。五个指头。。全刨啦!"。这容老大可能认为自己是现场第一见证人,很想把所见所闻在短时间内全部倒出来,但是一下没能控制住心情和脸上表情,尤其是那对大酒槽,再加上语气没用对,结果反而给人造成一种高兴的感觉。见到此景,三儿有些气愤,上前一把推得容老大打了个趔趄,大声叱责道“你。。你他X的报喜哪?”。三儿这一掌,把容老大推得懵了灯,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唉,都是脸上那一对酒槽给惹得。。。
( m/ s- d2 T. i9 Q+ R& \6 D U
: ^& j, U7 y: V; C5 m; k
后来容家阿姨带着容老大离开汉中,奔广西与容老爹汇合。“4.11”后,狄家“霏霏”妹子说有容小弟消息,后来也没了音信。
% `3 N3 m6 |! N, R; K' \% k! V
# l; n9 ?: A1 t, L4 J在此祝容家老邻居一切安好!
5 o8 k2 q7 m! t9 B8 e[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 1:24: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