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09: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5: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7 1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30506_190754.jpg
) W4 M) V# U! r. I& Q
, F. h! I0 j$ {* t: b IMG_20130506_191208.jpg
9 S* T- A- c$ P4 ?+ P  N8 [% ~( @; z9 ?! _
IMG_20130506_190957.jpg   K* }* j" O1 i# K, D5 B

- p6 V! w: [% Z IMG_20130506_191112.jpg * G" K; S# \2 ]: e+ }$ j
" c. I; W  n+ i$ {* X

点评

这本书可以在网上看到吗?  发表于 2013-5-8 20:23
发表于 2013-5-7 14: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博《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2013中国大陆巡回》5月5日已结束。星云大师87岁高龄,罹患眼疾已看不清人的五官面目,写字只能一笔完成。6 R3 p. _+ M& ?3 E7 ]* @
CIMG0918.JPG 8 X" z2 r1 \. g3 S
* p6 Y; A# F% ~0 E- j
CIMG0931.JPG / s& j3 k9 {* J" S6 T" m$ G8 J
" ^7 t* [9 s8 t; c2 ]
CIMG0919.JPG
& {, h+ E* N" p4 b5 K. f( i  h8 I' w' z+ M
CIMG0920.JPG
& o, _7 W+ g! K4 l: f
( x2 u& j2 u/ A2 F3 r; i; w" R CIMG0921.JPG
8 o$ ?: V% c! S3 p5 ~( b! W2 y) `% Q. }, E
CIMG0922.JPG
" t2 t, M! b/ g4 e# }3 {& a+ J
  R8 {  u3 J7 M$ {& F8 z6 o3 n CIMG0923.JPG
$ p" B# j, ~* Q) s% q
$ |9 v9 ]* _5 Q6 E0 s. D+ d4 o CIMG0924.JPG
$ L6 C' I5 Y3 O2 Q6 x' P1 ]
% b% ?: c) R3 I3 J9 Q$ _: }" \ CIMG0925.JPG
& M& Z6 V: s) w* m% y' |
. ~* _# O$ w) h; G1 X/ J) P' u2 d( s CIMG0926.JPG
0 ?5 z4 U8 d. |: y) s+ D8 z5 `/ ^$ ~$ F& l( X2 Z

9 _) U/ v  G( t9 i2 ?9 s

点评

星云大师虽说是出家人,但入世,在两岸关系上做了很多事。  发表于 2013-5-10 00:09
大陆的多数僧人都变味了,保持佛家传统的大师已很难看到。  发表于 2013-5-9 08:01
星云大师,确实是大师。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僧人,大家都知道。  发表于 2013-5-9 00:20
发表于 2013-5-8 17: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老弟这篇寻找失散同学的经历很有意义,从中看到同学间深切的思念和深厚的情谊。其经验与作法很可学习与运用。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的人来讲,寻找失散的同学、同事、友人以及寻找童年、青年时期的足迹,找回对逝去岁月的记忆也是很有意义的乐事。80年代我曾在北京学习几天,其间除了拜访老师同学外,也去寻找自己童年在北京的足迹。曾到现在的宋庆齡故居,早年曾是北京机校(机院的前身)筹建机构所在,父亲带我来此看病打针,当年的卫生所就在院内池塘南面的假山上。卫生所有一位中年大夫,很有绅士风度,只要见父亲带我来卫生所总要逗我。如今已经屋在人去。我还寻找过初到北京时所上的甘水桥小学,当年是一座寺院改建的学校,校院内一座大殿里面还有许多佛像。我是沿着鼓楼大街走过的,进入校院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模样,我曾在过的教室全无踪迹。顺着后海我又找到当年所住的小新开路胡同,我原来所住的两重四合院还在,当年这个院子清静整齐,大门内还有一座挺别致的屏风,院内错落有至地的有花有树,印象最深是有一棵老枣树,结的枣又大又甜,院内只有三四个孩子,足够我们几个享受的了。我本想进院巡视一番,推开虚掩的大门,我很失望,院内挤满了搭建的棚房,杂乱无章,没有院子了,只有一条一米宽的小路弯曲伸向里面。对于母校当年只要我去看望张薇老师与朋友亓桂林后,总要进入相邻的母校旧址,甚至进入楼内走上二楼看看当年我的教室。。。。。。当年校内,楼内的那种生气勃勃的情景自然就会浮现在眼前。让人回味,让人感叹,让人享受这寻觅逝去的时光。

点评

岁月能抹去过去的痕迹,但抹不去记忆过去的痕迹。  发表于 2013-5-9 09:12
发表于 2013-5-8 17: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5-8 17:40 编辑
  E- r6 c; \5 }1 R* v: Z
阳光之客 发表于 2013-5-7 11:11

, X$ w5 S# H7 a$ i1 O1 {       阳光之客看来也很关注50年代的人与事。这本书没看过,但是看到这本书的目录后,想到会说到这一代人经受的挫折与苦难,得到成功与收获。总的讲,每一代人都对国家与社会做出了牺牲与贡献,推动国家与社会走向进步,这是主流,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念。建国以来,像我们这一辈校友几乎经历了所有的在中国出现的灾难。这些与我们取得的成长与进步一样,对我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痛苦的教训让我们成熟起来,让我们的眼睛看得更亮一些,让我们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去实现我们的梦想更现实一些。
发表于 2013-5-8 17: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将去夏天将来,就要告别百花盛开的季节了。不过这几天正是郑州市花月季花盛开的时节,公园内,大路旁都能看到她的倩影。花的世界美景不长在,只有用相机与录相才能留下来。
2 }% n7 C" w; I DSC_0039.jpg - m8 h0 u- {, A" K7 I! s% ]
, b# G" F& J6 q  T" E6 r# t
DSC_0108.jpg 3 y& @# D5 K' W: I( x' [

* b- \6 a2 |8 R7 D DSC_0081.jpg # Q9 N# r+ R5 w
4 y1 n6 W# X# [- V9 G0 q
DSC_0137.jpg + x7 ^- W9 a  @( Q8 z! L- G4 \$ K
4 C+ `) h  D0 \
DSC_0142.jpg
/ m+ _9 ]" h. u$ P' R
' F3 i+ U4 Z# w9 b$ c DSC_0211.jpg
( ]& p: e: H. K3 F0 J
9 b: N" @2 R! U  R5 I DSC_0219.jpg
+ E, v6 N1 P7 M# u) O
! N$ L0 I. Y; ~* E* g7 B DSC_0228.jpg
7 o! S: y3 u! P# T$ w% J9 K/ c& I+ U, b/ u! B, C2 g6 S

, ~: j% S( H* l; O2 s9 P
发表于 2013-5-8 1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D9 D  U" c+ v: F- x% s* s$ z  L+ I& s( _  N! c5 ]* O# s, o
DSC_0274.jpg 7 }& F- ~1 f: d# f% O

, e5 S  k- M. L/ K6 S0 B DSC_0291.jpg ' i9 T% C" U' A6 t2 Y
/ E5 N/ e" q( a, Q) u. J; R1 l
DSC_0348.jpg 5 I8 W+ n  I: B' _) q
( X4 A: E7 v0 x
DSC_0355.jpg
; l' k; f' ]6 [5 G9 p
- B: j5 f# v9 x( |- L3 l# r DSC_0403.jpg
6 K& J# U4 K1 W4 F1 y: e3 G4 L6 e1 Z9 R  `# U6 K
DSC_0441.jpg " W  u  C9 p' S& Z6 b# w7 j
# Q( J. ]3 d" T% P' S% G4 Q
DSC_0469.jpg
9 [+ P5 u7 z0 I* Q7 ^9 V
" h" L; S" Z5 Z( I, ^* x! C DSC_0604.jpg
) Q5 t! z: T6 g) E- L4 w9 h9 P) @. X

点评

看见这些美丽的花,想起当年唱过的“花儿朵朵向太阳”……那年月,我们就像这娇艳的朵朵花儿吧,如今人老珠黄了……  发表于 2013-5-9 09:20
发表于 2013-5-8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U: _2 `$ C' p$ j

: P# m9 x, [; Q2 O DSC_0623.jpg ' {4 J! g+ ~$ `

+ x: R& T& e$ E& w2 F. \6 ~ DSC_0688.jpg
6 S5 L& l$ O. t' ?! t+ F: P( w
3 S  Y# d) L6 y9 G5 F DSC_0700.jpg 9 [7 W% p2 C- _! r
2 \, n, l" F  y3 J( ]
DSC_0691.jpg " R  ?4 G3 S' e3 n6 z: K" p- Y4 c

+ F/ |* z  A8 R* U( H4 C 花样童年.jpg * T* m% P5 y3 z9 }6 Q

点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但牡丹好像不太活泼。我看月季比牡丹好看。月季成片的开放,显得更热闹。  发表于 2013-5-9 00:17
发表于 2013-5-9 0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iwei 于 2013-5-9 01:01 编辑   z1 V2 }; |5 E5 ~# s
阳光之客 发表于 2013-5-7 11:11
网上百度了一下,没找到电子书。不过看到一个介绍帖子。帖子是2009年的,看来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8 k' z2 w! `8 ^) \% \; ]
http://www.ywhs.net/yhhs/shishubolan/2009/0531/985.html
7 ?0 J! X. X! a1 d& m3 P2 e7 }
# x8 O2 D7 Q) q* e% Y0 x" [: u+++++++++++++++++
1 e6 H3 g! j" `话史 - 浙江省义乌中学历史教研组网站
2 X( F9 H! }& M8 W+ j/ q
置: 主页 > 彦湖话史 > * l7 ~4 U# E- m, u( }
[tr][td旧影已支离,偏爱忆往昔。豪情常入梦,不叹路崎岖。洒泪祭蹉跎,大笑迎风雨。铮铮一代人,猎猎满天旗。" G& g1 {" r: o/ `) T$ x
         ——作者题+ f" @# |1 K6 T7 Q9 r
  父辈们,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作为“80后”,心中的他们,神秘,遥远,精神力量强大。历史终止了他们中很多人由璞玉琢成美器的进程,他们无言地担承。他们的特殊经历,后辈无法模仿。他们有种渗入骨髓的特殊气质,一股倔犟,一种潇洒。( Y( ?- u5 V2 J* W# y! u, I
今天,他们仍活得那么认真,宽容大度地领受岁月的馈赠,无论丰厚还是菲薄;深情咀嚼着曾经的幸福与磨难。像一座座无字碑,用生命默默刻写着曾经的青春和风雨。
; q* m, F9 l# R3 [& {我们经常用三种视角看他们:仰视时,他们是父母;平视时,他们是朋友;俯视时,他们是傻子。
0 X, I+ ?7 Z2 U# {7 ~, z然而我们还是想说:你们人生无悔。虽然往往不理解你们,但爱你们。 . ]2 O( P+ Z+ C
          ——女儿手记
7 K# Q$ f; [* L. P* a* o0 `# G
122KW494-1.jpg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描述中国的50年代生人由童年到壮年的身心成长历程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50年代生人的心灵成长史。/ y0 R* V7 l4 ?2 Y" J. g
50年代生人的青春时期是在70年代的一元的理想主义的红色氛围中度过的,50年代生人的青年是在80年代的由一元到多元的剧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激荡、亢奋中度过的。
6 S. _: x: G  J$ P: d$ u  50年代人是谁?他们是——40年代生人的弟弟妹妹,60年代生人的哥哥姐姐,70年代生人的叔叔阿姨,80年代生人的父亲母亲。 那么,50年代生人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50年代生人心中自有答案。
; ~9 p$ |/ D5 x3 ?# z% r0 `. Z* V. `5 Q4 e9 l2 q, O
122KW494-1.jpg 目录
/ l! A) x, [1 {) C9 q5 Z& _随共和国诞生, r( p7 p' k1 k* x
 祥和的土地
( D2 s7 P3 ?; V3 Q# d, b  “无菌”世界
, y/ O) L1 ?+ H  N. T2 V& j3 {  他们这样降生
5 f9 W' M$ ]- G* ?$ [" i( l 幼儿园
: A5 g4 @, S& V4 f  记忆中的天堂( U6 |+ b1 a) w8 y7 N
  幼儿园种种
0 [* M- y6 V; `( j: o) Q' O 童年消费
4 H: U7 w6 M8 G- Y' K  吃
6 N/ t2 Y9 G1 [, h/ D" [$ B3 J# f+ c  穿
& ?) @" z; ?8 J1 w  用
$ v$ d( e! s* t7 x 有这样一群孩子
! I) h  Y% f: n3 D- z0 E# `! W  父母在哪里
$ |4 i1 i5 ^) s1 E5 a6 I  他们没有家' {5 c5 v) y8 C
上学了
# `5 O  h% @3 {* y& Y) I  v8 |: ^& w 四个关键词
* c7 U# o, w7 W, \/ F9 }5 Q% C  毛主席0 {+ ?: D6 p- u) d$ e1 x/ a
  祖国和党
+ v5 H0 _  o( i" o$ a8 `7 C5 Z  社会主义. U- q2 i7 V  ~5 o, j! _# m  O
 小学生活$ w% g- m- l2 s& F& l# W1 A9 K
  老师们
+ q( `  x9 O0 _# `; p  课文与课堂. y) v4 |9 R4 s) h, M
 课外活动
7 I0 ?, K2 x+ Q, {  鲜亮的演出服
/ t) P1 e( z$ w- u0 X1 J4 Z! ?! W  少年之家7 Y+ v) @) Y. q7 G
  酸枣和煤核儿  b5 j2 b9 a% O+ a- e
  牛痘和宝塔糖
7 U+ r2 i: t9 _) G7 k3 p阳光少年& n' n8 k( `' ~9 t: X/ z* Q
 崇拜抗美援朝英雄3 k5 ?0 B9 L, c, _+ a
  时代“冠名”% Z7 x1 B0 j2 }: ?
  “郑重”的故事( i* }6 |, h: M' E4 W: Q
 学雷锋$ J, I7 Z, p( W& [1 H4 ?
  “没打过仗也是英雄”
# f( f8 U* a2 C7 R  做好事8 |+ H1 {/ w) s, h' v" o
  雷锋和阶级斗争
2 C* a4 S% J+ F  W1 {( i 苏联情结
1 d0 }' A; `. n1 U  孩子的直觉, [! s- C' v( v' z2 U! |
  文化影响
  M2 w; z! z- U9 }  S  展览馆与“老莫”2 [2 N( i4 A+ D* u3 K/ F% I' }
“左”的寒风' m! p5 y$ {$ n4 `7 l( |
 右派的孩子
" S! \, X* d. \$ \% t3 s  他第一批没有八队
( P, a1 E8 u) C) h  不一样的眼神6 j8 `$ x; y0 N5 c/ m( E
  父女在火车上相遇4 l" d2 \. A# d' ~0 x
  吝啬女人+ R" t" k3 [! {5 l5 W5 m" L7 ?" D8 ^! N
  小姐身子丫环命* G, Y9 J/ W$ |8 Q+ P
  她的诉说$ {) U2 r& o8 q3 A# K# R. ?8 T
  立凡一席谈, }: a6 c* k) Q8 C1 q3 E: v9 m
 饿的回想
% u4 n. ]; \" K# e  小学食堂的变化
, z6 N9 \* Q: ~5 R4 A  酱油稀饭3 k) w: `7 {+ O( |  ]2 d# K& V
  特殊生活
/ T. [' i7 {2 b. n" r+ K+ T3000孤儿3 Q) }( }) }! q# y% b
一次打赌. ]$ C2 b0 H2 @' H9 i* M) m: k
孔熙的回忆
* [- f' |8 m; \4 r  e9 G8 Q' Z+ z传富的回忆8 J( k$ v: ~6 v; L- A
  让人战栗的引述! A7 h( v2 K& o: u" O
大动荡来临
5 Z$ X: Z2 t& l9 {2 t; p  J举国混乱* m+ [& |- W! Y! e! U
  去王府井看大字报+ B3 a2 k8 M2 F5 r0 v  F$ W$ g
红卫兵, t4 {2 [# j. Q6 M( _4 l
大串连3 _4 }  b5 ~7 [. H
大人们的状况
; R4 i; {3 S( V  y/ o; s/ m+ m$ }4 h复课
8 Q' [1 `" o& Z2 d/ A/ h% |当时的心理: \! K, ?7 `6 z6 Z1 ?8 K. D8 O
  可怜的“精神营养”+ s  i2 P! w  g8 A' y# x, P# z
一件往事1 |. p- p: q1 a; U
课堂外的课堂
3 M- K# `7 D/ l: C9 r赶上一次迎宾+ w0 [; T" a* N. @
疯玩儿
; Z3 V9 D# W7 E2 |6 y  ~- l“玩儿书”, }" r( ]) Q# Q1 d
“拍婆子”/ x* Q2 Z1 g, N. ?# c9 f0 ~# N
打砸抢
. ]0 S% D) M; J# Y( l; d1 @走向五湖四海  e7 A" a: X8 j: U
别了,家5 d. E5 g; i, r7 m4 G/ R
  谈往事,她哭了: C2 Y  w! F  W3 F7 I# l- r: z
转户口; K: f; k: T6 A5 _: S( e* W8 p
离别. q* e% C$ u7 I, q# d' {
忘不了的开始, u6 L# Y/ R4 U
  第一篇日记
# u2 s, t( v9 r, R* n" Q6 [3 [1 Q' A 从军行/ G6 h. i# G+ \! ^/ p8 P" a8 E
  成分论1 r8 K! g! ]% K5 ]8 u6 ?# Q1 J( \
  农村兵% e2 c' I5 ?; i6 \
  城市兵: L# O8 Z* P8 q1 U* ]4 U9 V
  军营琐忆
: L; m+ `, n) O, @磨砺中成长
. W$ S% }5 Z; a/ \% Y; p' X 第一次定位
' i# O/ V; ]% _  v# x  ~+ R  痛苦的开端
. @' d( O! L( }, Y  d  生活还得继续
7 W' b' K- ^! P; R# J  x3 k  他们的不幸
/ J, z9 T0 X  t/ s  告状风波- b" P! n8 S8 \
 “盐碱地”上耕耘4 I1 B& m8 [7 s9 W6 ~, t. ^
  文学活动
. u8 O. c: D: g. p6 O. C) V  ^  各种“学习”" t) o6 X$ z7 Y6 {# p9 ]  y( E0 a
 恋爱时节* I7 C+ W- ]% q1 x# p9 e+ A
  几个特点
: y9 W& ~9 C' R  一场初恋
, z3 \5 S# Z3 v7 e; z4 h7 [  另一场初恋
2 W7 @! |7 y& p  P 工农兵上大学
1 B4 u  |( J1 [  不小的震动
+ a* g; R5 @$ O  推荐和后门儿; `. H( `' |# K# {+ J5 B1 |0 x
  校园里) h' y4 S  `# j. F5 _1 [1 Y
  前途9 @# p0 d+ K# q
重新定位
+ b9 w0 I  u( w5 Q5 ^4 N/ u 国家的涅檠
" C9 Z! T, S  o  `  一份检查+ _4 s7 d4 D9 G) S. d& L, n
一封信& V1 k9 X( W3 u
恢复高考
5 g2 e7 B3 G% p: f6 B2 N: w8 \戏剧性的几幕
) \- [6 e5 s* O7 e6 I$ X$ g有限的机会! x0 y! n$ b+ ]. z% c
朋友们的故事7 \1 G1 j/ Y8 Q7 h, b! m1 N2 e# y
归来0 o4 f6 ^2 u. Z& q, @9 S
 一段历史的终结
, t7 J- a  s3 u  忙碌中到了80年代6 X) O) Q6 K- H. z' b. Y+ |
成家
' B8 i& e+ d+ U/ `, d) B
# a: J. d6 X; w  i" ]
- B: _7 j* u; E: D, O
# N' d7 _+ _6 e+ I婚礼& R" h7 K; {# l& f4 j
改革潮涌
/ s9 F# _$ D- ?3 ?经济冲击8 T5 U, T( s4 @; u! T) ?/ p
差别初现; R& l8 v4 m% y5 x9 X8 S
 吹皱一池春水: r  Y( V- l% T) S
第二职业
% L" F+ ^1 f7 j9 n5 V; ^* X初沐南风
' q1 y5 t/ X% A6 @3 _% v农民动起来了. H8 x0 {  a, b- t- {. [# b( F6 B  k2 S* g
政治话题: N* o+ Z  i, Q% B4 S  \/ H# M( c! `
  平反、改正、摘帽
' F2 i" W1 I0 O% e' @, i  关于腐败的争论( a5 h8 s0 t3 e. V) X& x
文化嬗变1 Q4 D+ v4 i# O$ m) q2 h
扭转观念3 ?  F1 R; j+ D8 Z9 f7 o
  “文学爱好者”们; H1 u6 f! I: \5 b
  自学之苦6 ^9 n' {) `/ L. I/ J6 D
市场经济年代
6 T2 J# a4 p- g 新形势下
! @0 Q$ B* s% i8 S  生活转型2 J* `4 ~- q$ {  _( `0 F; p
  时代变化2 o$ g9 F4 `/ z8 P$ t
 海外游子
5 }/ }" B: n2 S9 F  出国潮8 H  A: m5 h3 G' i/ S1 a
  首席科学家
; K+ j! a! \" o4 A# D# r  东瀛故事
. W& o# ?* k: H$ n* Z4 i  来自法国的声音5 {7 `! c( d9 J$ Z4 v! b
 成功人士9 K, Q7 h. N+ T; r" ~
  学者们
2 j9 q* U/ e% X' z2 c7 d* ?% |  同龄院士, ^2 e: n" Q9 C
  一位开发商
7 Z. r3 m% \" B( w' ` 下岗的人, ~) l( F  ^1 `! u+ {( v& E& l
  广文的幽默
0 D  n' q* C, z9 K9 {  不同的境遇# l* ~% }. r" A+ r( l& ?
 社会风情0 e0 e" G$ u& U# ?
  什么是贫穷
9 r2 F& p9 ~; Q$ I+ [8 P5 ^  官员众生相/ z2 A$ s& L& n- `4 z; a* N, Q- A
  一位公司经理4 q; L" r/ G! M7 Y7 j5 l, Y) d
  天壤之别
, b7 }. b, t: p) w$ }! ~后记$ }3 M3 `( [9 V( i9 J2 {1 v

+ e0 Q3 r9 w+ {7 v* X  j7 ~ 122KW494-1.jpg 书摘插图随共和国诞生
) R% N. r& T8 P* W3 s  祥和的土地
+ o- o" L& V% J“无菌”世界; v4 F) L" b: c!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60天之后,5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便陆续来到人世。' K7 W9 L$ q* Z9 k* p
如果说要给这代人的童年生活下一个什么定义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幸运”。当然不是说具体到每一个孩子都很幸运,或者都认为自己幸运。50年代后两年生的孩子就会说自己很倒霉,一生下来就赶上挨饿,但作为一个集合概念,这10年出生的绝大多数孩子还是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因为自他们还没降生或者刚刚降生,大人们就为他们准备了一片安全的土地。他们基本生活在祥和、平静和清洁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国大陆百年来从未间断过的内战、外侵、枪炮惊扰和颠沛流离,他们再也没有见过。
* Z# b2 n( T* S3 w8 r$ t0 d8 @一个新生国家,以她特有的朝气,迅速建立起新秩序。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农当家做主”的政权,把以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所有纲领因他们的利益而制定,所有政策为他们的生活而产生。孩子们生长的环境优良和谐,再不会有《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和电影《包氏父子》里包国维在一群富裕家庭孩子中间所感到的卑下,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新社会中已经平等,而“包国维”的父亲,一个贫寒的店员,已经成了国家的“主人”,他此时的社会地位,比那些过去的富人要高得多。
* M& \( d( F# Y, K3 O0 `刚建立的新中国,政府尽一切力量,保护着老百姓和孩子们虽是低水平但却安宁的生活。50年代最初的几个月,上海等几个中心城市被奸商操纵,粮价飞涨,孩子们的奶粉也脱销。政府先后4次平抑粮价,为严厉打击奸商,从产粮区大批调集粮食,迅速恢复了经济秩序,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财经体系,人民币币值趋于稳定。孩子们有奶吃了。
* M) H' w' \- K8 X也是在这一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没收地主的土地、牲畜和房屋,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这比新中国建立前任何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改”都来得彻底和广泛,因为国家有了统一的政权。我的一位当教师的朋友友廉是湖北人,父亲曾告诉他:分田第二年,家里就丰收了粮食,就在那一年:“生了你”。“跟着来的”是他的弟弟和妹妹。! \. \6 H: G5 `9 u6 ?
好事还不止这些。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大人们除了给他们以安全,同时还给他们以清洁,当然首先是社会环境的清洁,让旧中国污浊的空气得以净化。从共产党进城的第一刻起,就着手禁毒、禁娼。让孩子眼睛里没有垃圾,不会呼吸“有害气体”,让孩子远离这些世上最肮脏的东西,这是中国历代政权从未彻底做到的事情。
3 f( K' f/ |% L/ v" p+ R# l4 }" K50年代出生的人,长到上世纪80年代,几乎没人知道什么是毒品?“大烟”这个词最早知道它,恐怕都是缘自小说《林海雪原》里小炉匠那句“提起那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的唱词,至于“大烟”长得什么样,至今怕也没人见过,因为它被大人们从一解放就连根铲除了。最新获取的“知识”,是电视剧《大宅门》里白三爷“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时就没有”的情节中透露的——大烟膏子和酱牛肉长得差不多。而今天的毒品已经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变成了海洛因和冰毒。
& V, }- G5 T( `2 y% H% C丽对妓女和卖淫,50年代出生的孩子,也没有受到一丝污染,心灵纯净如玉。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门洞开、“西风东渐”之前,可以说他们对娼妓没有任何具体概念,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它们为何物,对“卖淫”这个词的实际含义就更不知所云。1973年,部队一位多读了几本书的城市兵考问他的班长什么是妓女?班长回答:“妓女就是技术女工”。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学会上网就明白的许多“常识”,在他们父辈当年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难怪他们常遭孩子们奚落,说他们“太傻”,太落伍。而想让这些打小就在“无菌”世界中生活盼孩子追赶今天的孩子,他们真的有太明显的“劣势”。对此有人发表“精辟”言沦,说50年代过于清洁的社会环境,导致孩子们脑子过分单纯,缺乏必要的“社会免疫力”,因而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发育。对此我无以置辩,说由于社会没有娼妓和毒品,就会影响人的思想发育,难道呼吸清新空气比呼吸污浊空气,对人体更有害吗?$ \3 x$ E6 O. w4 j0 D  h
  他们这样降生
2 M7 v* ~+ d% d! n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静静的产院》写于60年代初。描写了一个农村的产院里,有新观念却还没有新技术的“接生员”谭婶婶,与从城里学成归来的新式“接生员”二丫头之间的反差,以及她们与旧式接生婆之间的尖锐矛盾。“产院”中有了病床,可以量血压、抽血、缝针、拆线;也有了医生的白衣白帽、土自来水和橡皮手套。一切都是新事物,新气象。虽然小说有着浓重的“大跃进”味道,但反映的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解放之初政府就开始倡导的新思想。旧中国之落后,不要说偏远农村,就是大城市,接生也普遍是在自己家里。落后的接生方法,害死大人孩子的事太平常、太不足为奇,俗话叫“寅时还在阳关道,卯时就到鬼门关”。解放初曾有一个典型事例,被用来宣传旧式接生的危险和惨烈:一位妇女10年怀了7个孩子,结果一个也没活下来,被称做“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走路”。最后因双胞胎难产,几个接生婆束手无策,把孩子割碎,总算保住了大人。但几天后这位妇女又在产褥热中死去。《静静的产院》中谭婶婶生孩子,胎衣就是产婆用脚踩下来的。因为农村反对用剪子,说沾铁不吉利,因此诸如用打破的碗碴、秫秸皮割断脐带极为普遍。1950年在哈尔滨这样的中心城市,用秫秸皮割断脐带的比例占到29%。
# u+ L$ M, {  h1 R6 l3 u全福,1950年生于保定农村,是让接生婆接生的。生下来后,接生婆顺手在他割断的脐带上抹了一把锅烟子。据说锅烟子既能“消毒”又能“敛伤”。光明,1950年生于沈阳,生下来没几个月就被母亲送了人,因为父母解放前有债要还,等于把他给卖了。高娅,1951年生于武汉,才两个月时,母亲带她南下广州,去找在部队的父亲,把她放在火车座上,一没留神,她被晃荡的火车甩到了地上,母亲竞半天没有发觉。亚军,1952年生于河南南阳,当时他母亲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是南阳一个部队医院的护士。亚军三个月,就被母亲送回山东姥姥家,产假只休了10天。姬民,1953年生于乌鲁木齐,生下来不久,父亲接到北京调令,当时地方和中央争干部,姬民母亲抱着他,家里的东西全不要了,赶紧坐车跑,生怕中央变卦,再把他父亲“让”给地方。李兰,1955年生在北京一所大学的职工宿舍楼里,是把助产士请到家里接生的。46岁之前就一直生活在她降生的那套单元房里,直到2001年搬进新楼。1 R% }" }$ d- b% t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或同学。他们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出生的,和今天的独生子女不可同日而语。直到1959年,50年代最“末班”的孩子出生,“待遇”也没有多大改变。不是父母对孩子不心疼,不细心,而是他们的降生,就是那种“时代环境”。
# @; @3 Y" k  l& t+ E我这里藏有一个1953年到1959年的中国人口统计表。其中1953年是人口普查年,以那一年和1954年人口的差额为准,再做一个“粗糙”的乘法,算出50年代整个10年里,约有近1.5亿孩子,都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中降生的。. H  T( n! q0 o& [
全福母亲共生了8个孩子,死了一个,竟没有一个是在医院生的。他“统计”给我听:他和大妹是在保定农村生的;大弟和二弟是在北京通县双桥生的(二弟生于1958年,1岁时死了),三弟和四弟在海淀区西二旗生的,小妹和小弟在清河生的。他1973年当兵复员时,小弟弟才上小学二年级。他家的情况还是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是新接生法普及的中心地带。由此可以想像,如果是偏僻农村,新法普及率决不会像新闻报道的那样乐观。但他说了一段话有点道理:“一解放,就提倡男女平等,大批妇女参加了工作,这些职业妇女的卫生医疗都由国家负担,女工都讲究产前产后保健(规范的说法叫“四期保健”,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所以这批人没有在家生孩子的。至于家庭妇女和农村妇女,除了难产,保不齐都在家接生。
) I+ M$ w: q) Y+ o  幼儿园
0 j5 T# l; |. q% ]记忆中的天堂
( N% L9 H3 L& y5 c6 Y50年代,是妇女大解放的年代。有部电影叫《女理发师》,王丹凤、韩非主演。故事是50年代的大背景,主题是家庭妇女如何冲破传统观念,走出家门:贾主任的妻子想参加工作,贾主任反对。妻子趁丈夫出差,毅然当了理发师。一天,她神情紧张,不小心把一位顾客的头理坏了,紧张的原因是丈夫要回来了。傍晚,贾主任抵达,来接他的是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赵。贾主任想到一家餐馆吃饭,老赵却不肯进去,原来赵妻是这家餐馆的服务员,老赵觉得丢面子。贾主任得知原委,狠狠批评老赵的“夫权思想”。次日,老赵到贾主任家做客,发现贾妻就是把自己头发理坏的理发师。此前贾主任曾向老赵吹牛说妻子是小学教师……。情节充满喜剧色彩,有着浓郁的那个时代特有的阳光色调。最后是丈夫笑着同意了妻子参加工作。8 G3 x1 Y$ B" s4 c: z
50年代,家庭妇女穿起列宁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最时尚的事情。多少代只属于家庭和锅台的妇女们,此时真正尝到了做国家主人翁的滋味,热情高涨,欢欣鼓舞。但是社会给她们松了绑,却还有一道绑绳缠着她们,那就是孩子。
3 P; h( p- J& N$ E  f孩子生了,妈妈们要去工作,谁来带?幼儿园建设,就随之提到日程上来。3 r8 S) a, f0 q- U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设立幼儿教育处。1950年12月,教育部向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提出:三周岁以下孩子上托儿朊三至七周岁孩子上幼儿园。托儿所归卫生部门领导,幼儿园归教育部门领导。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幼儿园的两项任务:一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育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二是“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52年11月,“幼教处”脱离初等教育司,由教育部直属领导。# a7 L8 N" `6 A1 y9 d3 {6 {
50年代出生的孩子,提起幼儿园,都认为那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一位1950年生人,已经当了爷爷的教师说:那时上幼儿园没有像今天送孩子那么麻烦,我每次送孙女,就像要送她上屠宰场,孩子哭得捌不过气儿来,我离开时也揪心吧啦的。我们小时候都是欢天喜地吵着要上幼儿园。阿姨也不像现在——家长得整天陪着笑脸,怕孩子吃亏。当年有个歌,唱的是:“好阿姨,阿姨好,阿姨像妈妈……”那时阿姨确实像妈妈,记忆里阿姨比妈妈好像还亲。我有位亲戚:当年爸爸去三线,妈妈当医生,每周只接他一次。就是这每周接一次,都不能保证准时,往往是周六晚上,所有的小朋友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抱着阿姨给他准备的小包(包里是两件衣服和几块糖),等在幼儿园门口,阿姨不走,陪着他,妈妈每次都是路灯亮了才来。如果遇上值班,他就只好被阿姨带回家,在阿姨家的时候,他觉得甚至比跟妈妈在一起还高兴,总是有很多好吃的。而且那当“临时妈妈”的阿姨并不是固定的一个,是轮换值班,赶上谁是谁,但谁都像妈妈。这位亲戚80年代初已经20多岁了,还被妈妈带着去看过一位偶然打听到的当年的阿姨,那种探望是缘自由衷的情感,那时还没有教师节。有篇“博文”回忆50年代上幼儿园的事:漂亮的阿姨刚把长辫剪成了短发,她结婚了。妈妈周日不能来接孩子,阿姨便把孩子接回了“洞房”,她拿喜糖给孩子吃,从此孩子记住了:结婚是最好的事,因为有糖吃。8 y  ]5 R' R+ U) s3 G- O3 b

9 r3 ~8 h# p9 ]% q, i2 q$ l( A0 o0 Q2 c/ W2 D

点评

各位所说经历,多数人都有同感。  发表于 2013-5-10 18:39
我50年生,小时候幸福过.快乐过.自豪过,曾经被教育.被宣传.被洗脑,后来失望过.迷茫过.痛苦过,再后来知足.淡定.观望。  发表于 2013-5-9 20:05
当当网上下单了,不到25元一本。  发表于 2013-5-9 12:51
五0后的人的人生:“抗美援朝、镇反、大跃进、反右、文革、下乡、四五、高考、民主qiang、市场、六四、移民……”,一部共和国的断代史。  发表于 2013-5-9 09:30
发表于 2013-5-9 08: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y 发表于 2013-5-8 17:58 & @' G5 P/ v9 @/ }
(接上帖)
; Q& a0 _4 \; ]' k
另存为功能恢复,我将鞠兄所照月季存入文件夹。

点评

拙照能得老弟睛睐,十分高兴。  发表于 2013-5-10 18:43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0 1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5-10 17:52 编辑
: ^) }8 W( W# i2 j6 Y5 X7 H% ~* D1 R  s* v) h
一本回忆50年人的书又把大家带入往事的回忆与感叹。转放一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2 i! H5 ^9 w% D! I0 Y" D/ o0 y
发表于 2013-5-10 1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组照片制成的视频,配以班德瑞的《童年的回忆》
, n# t  ^3 }9 j: g) s" p7 p

点评

鞠大哥发的视屏真好,就是不会保存,怎么办?!论坛上常有好的学友们自己制作的视屏,就是不会保存,真无奈!我近期,常在医院进出,很少在论坛上发表观点,但是经常在看,在想,在挂念……。  发表于 2013-5-12 13:46
发表于 2013-5-10 18: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5-9 10:49 & S$ K8 D; T" j/ ^) C9 d- L
5月5日几位同学与新找到的女同学聚会时,带《纪念册》给她看,回忆“附小家史”。归后,再次翻阅《纪 ...

$ ?# z; d0 q6 H6 r当初看到再别康桥所这篇回忆,心中充满了对孙师傅的同情,一位这样朴实热爱孩子的工人,那场浩劫也不放过他,让亲人天隔一方。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3 12: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北魏等同学:今日去广州,和老猫、大连、舒曼莉欢聚,16日回京后再议聚会之事。除西山森林公园、玉渊潭,也可考虑西苑饭店的小花园。那里安静,咱们可以独霸,平常就没人去。不过顶多30人。

点评

谢谢!对金老师的问候一定转达到。  发表于 2013-5-19 09:18
漫步同学:由于舒曼丽刚从香港回来,还未见到她,我已经让老猫学长代为问好。15日我们一起去的黄埔军校。代向金老师问候,她知道老猫张跃、肖大连、舒曼丽。  发表于 2013-5-17 09:24
请大哥代问舒姐姐好!  发表于 2013-5-16 09:25
老猫对当今社会现象,同我们一样已经“熟视无睹”,作画只为修身养性,不愿去惹麻烦,看看茅老只因讲了几句实话或者对当今经济生活多说了几句,遭到电话骚扰、威胁,何苦呢?  发表于 2013-5-15 16:54
西苑饭店的小花园?守着西苑这么近,还真没去过这小花园。希望老猫画家的画笔别总留恋山水之间,把他的目光和画笔投向严峻的社会现实,画出更有思想内涵,出动人心灵的大作。西兄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幸运。哈哈哈  发表于 2013-5-14 06:4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0: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6 1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广州之行进入尾声,先发几张照片。以后再发精彩的。舒曼丽迟到一天,后面会看到。: Y4 l; o4 k7 E7 R) s  k

机场迎接

机场迎接

$ l: X# y8 ^/ g: B* E/ e机场首次见面
" z8 ~( s  u5 w5 A8 o2 Z2 X" T$ K
0 q& |! \' h0 B; u

虎门威远炮台

虎门威远炮台
  D6 X2 q! c6 }0 ~1 M$ {1 N
虎门威远炮台留影
; `5 g. l% R! r' }/ ]" O
0 G5 G, _4 Z; R4 R, B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7 G6 {9 C6 W7 Z* q8 @# A黄埔军校门口

点评

西水车老哥,麻溜的北上吧。  发表于 2013-5-18 07:40
发表于 2013-5-16 17: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西水学长的照片。学生今年3月5日也去了黄埔,有几张照片(有手机拍的不太好)。# Q5 k2 e- J1 ^4 p2 L6 f5 A& F
军校大门对面的军港* |$ }% _- W% i/ K) |, ?
CIMG0892.JPG # B+ G$ H% g' F! _* n$ F% O+ o+ H

0 w) x8 E5 F; ?/ O& z, z& } CIMG0897.JPG
$ M3 [( x% j. c% u( a
% G* q) b6 T% ^5 ~ IMG_20130305_165558.jpg 6 I! G1 M# Y' ~0 q
! i$ ~' D5 ^6 T4 Y$ [6 |. o
CIMG0912.JPG
- T2 b" i6 y) h* e1 ~) W7 G) e$ o1 G$ S4 M+ y
CIMG0913.JPG ! v+ A3 y" C$ u: L

0 T3 X; w0 D8 \珠江夜景3 Y9 t( ~4 x0 {
IMG_20130305_203258.jpg
& f/ z" [7 J9 e  X5 i
. n. D" x2 i4 p IMG_20130305_203647.jpg 9 w3 F5 ?! }: _
$ f; L7 q) _2 K6 t7 p
IMG_20130305_204600.jpg

点评

前几天奔驰公司组织疗养本人有幸选中!地点金海湖的碧海山荘,同事见面言语之中方知少了几位!岁月不饶人呀!见面问声好,太有意义了!  发表于 2013-5-16 18:52
[校友相聚定是件大好事!畅谈心声也可消除烦燥!祝福也!b]  发表于 2013-5-16 18:07
发表于 2013-5-17 0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iwei 于 2013-5-17 00:24 编辑 ( B" v8 `, \% h( Z' A  G+ K1 o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5-16 10:50
: |# [# \% v/ \0 n) Q! P本人受我校希望郊游的几位同学之托在此奉旨发帖。
' r3 a6 l$ x) R! {* E/ Y$ _       大凡有心情、有闲暇并愿意前往郊游叙旧 ...
. C% H8 ?! H4 x" k$ N: ]
9 d  W- [" w* |- @
版主西水车和楼主胡涂人所说的“聚会”,大概就是倡议大家到公园去活动活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 i% d) {2 k: a8 n& b; y  O0 Q/ _! C
我觉得,这种方式,有点像善若水组织去长城,像西水车组织基辅餐厅聚餐。登长城、去餐厅,还得有组织者定车位餐位等等。而去公园,什么都不用定,只要告诉一个地点和时间就行了,随意、方便,来几个算几个。大家见面,走走,看看,聊聊。之后或告辞,或聚餐。( r; G0 P) c  Q- ~! N4 ^; h
! ?- ]+ l0 j( d
希望那天空气质量能合格。. u9 h3 a: h; A. M

( u4 ?- U8 J- U9 @8 W玉渊潭公园的情况,也许有些人不太熟悉。我找了一个图片说明一下。& e5 b% h0 @# b2 ]: s- Z( P( z
$ U1 y; m5 _: x% |" [* d' `5 g
1、门票大概两元。可用北京公园年票免费入园。
- g* v5 d! R, W& z2 {. l2、进东门走一段,有个留春园,距派出所很近。那里有些亭子座位,可以逗留。平时人似乎不太多,可能有些游客在那儿自娱自乐。周六周日常常有大批人在该处聚集(不少于上百人),给子女介绍对象。
- T+ G; N+ X7 z/ e8 B, c. [% e8 j% A; E& L+ I
离东门近的公交车站是玉渊潭,或者是木樨地北。从地铁木樨地站下车沿河边走去玉渊潭东门(一站路)也可以。那条南北路叫三里河路。东西路叫月坛南街。公园东门斜对面是原一机部办公楼。0 k1 H$ r4 `* d  V' k
+ o" @6 w0 E: F8 @  W, x  n
3、进南门向湖边走,可以看到东西两湖中的堤。那儿有声势浩大的群众大合唱,伴奏乐队规模不小,架着音响设备,有指挥,有领唱合唱,很热闹。不知是否每天上午都有。唱歌者还有布置和装扮,比如身穿过去的橄榄绿军装,悬挂条幅等等。同时还有卖歌本的。
8 N8 q1 g: I2 z3 e6 v# H
6 N- w; A" s$ }( w1 D( U湖边还有耍彩条儿的,跳舞的等各种活动。! B, s* i& z- Y  U" e9 H

5 n" L# J; V" U& V4 b沿湖南岸向东(向右)走,或者沿河向东走,可以走到留春园。: |% \$ T2 p6 q
/ G) Z( Q0 W/ F
南门在世纪坛的北面。地铁和公交车站是军事博物馆站。
- l* n& h& y1 w. E
3 \( M! l7 C7 p# q4、西门在三环路上,大概站名是八一湖。" M0 j9 I  h4 _* @% v
5、东门外的餐厅大概在月坛南街,即出门向东,走到万方、银岛超市一带,比较多。有同和居,巴西烤肉、京味斋、粥店(店名忘了)。南门外向西,大概翠微路一带比较热闹。
5 p3 I$ _/ z# ~5 H% K$ c( L: I& u
5 j5 }# f: O; R4 i5 B这个示意图可以点击查看,用鼠标滚轮,或者点击右上角的相应位置就可以放大。
5 _8 _) Y, j4 `

# c2 S9 E. U5 ]. y1 z$ J3 r7 B; s) o/ r$ ?$ Y$ [3 W
+ n  r6 p" Y- q7 c3 r9 l6 V
8 `/ X/ o, K+ s5 }# O
玉渊潭公园.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5-17 17: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于2013年5月13日至16日乘机赴广州与我班同学张跃、萧大连、舒曼丽欢聚,广州方面周密计划,请张跃好友老欧参加协助我们的活动,13日下午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后,得知还没有联系上舒曼丽。14日四人到虎门游览,14日晚得知舒曼丽从香港回,15日五人到黄埔军校参观。16日下午返回北京,圆满结束访友旅行。几日来共叙附小生活,话题不断,快乐无比。萧大连同学把几日活动记述如下:                     7 O1 X) R1 r% V0 D3 b
6 _( _! B7 n$ v$ M9 q
                                                                      聚
1 w3 N0 V/ `: r8 |* Y4 h6 w                                                          萧大连   2013、5、13' ]' X0 z; M8 q* O4 O# w
       北京小学同学甘小东,专程从北京来穗,看望舒曼丽、张跃和我。在广州白云机场顺利接到甘小东,并安排在广州金鹰酒店入住。时隔五十五年再见,真是不容易,而且非常高兴,写一小文略记之。" I: L# n, C- m7 w( _$ Z

/ }& _3 F& r3 T& Q' d& J附小同学京飞来,容颜沧桑鬓发白;一别弹指五十载,相见依旧有风彩。: }) t* A6 g; c7 b8 j/ Y* @( h
地铁隆声谈兴泰,点数姓名情况摆;往事尚有印象在,笑谈相忆那年代。9 F  P# L  {, k" m' e" S' [
少小同把困难挨,上山下乡信息塞;工作各忙知大概,退休相聚喜开外。* R7 e- V+ w- [# Q) l3 A
北京广州千里外,握手不易情谊在;潮香菜馆小酒待,品尝粤菜一支派。

- C  R! O- I% u
发表于 2013-5-17 17: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5-17 17:33 编辑 7 P  G! W  I5 p! f8 G* _

/ z- e6 |/ ]1 c4 A% y; T/ ?. I9 O   续1                     
1 r& s* V/ M; S- l5 \                           虎门行
' B+ I. f% T* Z                                                     萧大连   2013、5、14、. z; Y$ C7 z# M% l8 S
   今天请老欧当司机,开车去东莞虎门。参观了威远炮台和鸦片战争纪念馆,只可惜海战纪念馆闭馆休息,没看成。/ B" q' E& f8 `6 p9 J
' ?# w, ^0 j6 N, T6 X% }
驾车南行高速快,聊谈今古和中外;虎门大桥雄姿盖,前雨后晴心境开。
+ @, i- J$ D& h$ f- I3 u没来虎门二十载,繁华难认旧要寨;一路询问叹路改,七绕八拐晕了菜。
( R* ]) G; K8 [: P3 ~$ G5 V- m1 }1 G  y$ ^+ y1 G% R
威远炮台遗迹在,千斤古炮雄风帅;珠江口上此炮台,当年英舰亦曾败。+ ~- ?( B0 Z# s7 [- R
零汀洋畔天祥哀,惶恐滩外游人拍;今日中华强四海,何方宵小敢再来!: q# }( J5 U8 t# S/ l, J4 Z

  h1 R  I+ p( i' h' v+ c烧烟池里灭烟灾,则徐高座观世态;鸦片战争列强坏,天培邓将拒敌赛。7 o. e% k0 n2 J  g# |
纪念馆里静穆摆,场景再现当年害;观者无不深感叹,勿忘历史把国愛!
发表于 2013-5-17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5-17 17:39 编辑
% T9 g: b# y7 O9 h9 e: p% E4 V  y; Y" A
续2
* h5 Q9 z6 F$ T7 A* n. ?                                                               黃埔军校
7 `0 I. Q6 S& i# y( A* R                                                         萧大连   2013、5、15、8 H  U& W/ X! e7 n" `/ m- ]
      舒曼丽终于联系上了,今天一起去了长州的黄埔军校参观。
/ J% T' M7 u' Y  ~0 Y1 ^: ^' A- N  T7 Q; A$ O0 ~
                                                  (一)3 l) t: ]/ p. W( {6 v
黃埔长洲渡船小,中华闻名军校骄;中山亲立介石要,国共栋梁军校邀。
! \7 a8 s, b& ~# E" v) C% p- V  C热血人材任凭挑,培养平民成将校;北伐抗日英烈豪,热血洒成杜娟娇。
9 F  ]& b- Y- d- W) v% j) s校友对垒战场飙,你来我往胜负标;两岸对峙何人笑,何日方可恩仇消。
9 k( y* X/ }+ R' r6 ~1 N# `4 ]世纪新替展怀聊,黄埔同学互邀召;统一回归同心描,炎黃同脉世界悄。& Z: J9 i: X- C: H2 h* Y" l
                                                  (二)
  D' A3 E7 o  a! Z. X, S3 C黃埔出身将帅多,国共双方一箩箩;党国上将十七八,我军十帅佔五个。5 C& x' }- f) o
叫声校长蒋公乐,赐剑中正嫡系作;装备新式军饷足,威风八面官显赫。
6 O  s3 U5 n0 i) U( ^雪山草地一样过,抗日国共同救国;解放战场拼死活,败擒见面同过桌。
  ]1 y2 L% y$ D如今一笑泯恩仇,同学会里把手握;炎黄一系终要合,中华无敌世界嚇。) `4 h  Q( [, ]6 p- ?9 W
                                                (三)
1 @  d  Q+ K1 L' A; x% j海军基地军校旁,各式舰艇泊成行, 虽然没有052c,  一样战场要敌降。
- u, x/ n6 P* O  P; E/ i- `神州海疆万里长,过去好欺偷佔狂,钓鱼绪島美私授,南海群礁越菲诓。- x" S' x. v5 {' u
国家强盛军旗亮,科技先进克敌棒,今非昔比海空强,新式机舰任翱翔。- y6 ~: q3 z2 W4 e- c  p; o& h9 E
日本越菲狼子心,我军强势卫海疆,只要你敢第一枪,灭你军队没商量!

点评

萧老哥富有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发表于 2013-5-18 07:4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07: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08: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0 01:10 , Processed in 1.28119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