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35|回复: 20

北京城门[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17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4 m9 a6 f0 R& E, h0 j$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7 7:46:1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发表于 2011-9-17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城最重要的四隅的角楼,楼主遗忘了。
发表于 2011-9-17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景观尚缺:天桥.万宁桥,五牌楼,内金水桥,外金水桥,顺贞门,钦安殿.
发表于 2011-9-17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2楼的图有什么不一样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4,5楼补充得太好了 mpt7LjMA.jpg
- n* i$ p! h- |, M* n%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1:26: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贝勒意见是完善此城门的关键,谢了 k4hux1cy.jpg $ y1 c0 ~5 S( r5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2 8:20:15编辑过]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发表于 2011-9-20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安门内还有个东安里门 在东华门外
$ t; R+ B$ ^5 c8 ~. z9 i0 k4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0 17:02: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20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门內对着文津街 还有许多道宫门 俗称三座门
/ h2 f. \8 O# ?9 C,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0 17:05:0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朋友提的意见很好,也是我失误,现已改正。这里真是高手如云,老北京城就在朋友们的脑子里,更是在他们的心中!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修改成为
  D5LyNxfC.jpg 4 a7 M7 \$ Q A, F* l3 i7 L1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4 8:16:34编辑过]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门制就全了 d7tyD3gV.jpg : y/ n1 a% K  _- K1 I4 Z1 W8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25 20:24:57编辑过]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改了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垣城隅城门(1)

  北京城垣城隅城门

! X, |( x0 K" |- Y

 

8 w0 Q% O, Z W

目录

2 V& C% w$ y: P' ~; F' U

1总述

$ P/ g% E2 d3 h

2内城九门

! T& z8 c$ |* `

3外城七门

5 }/ W) g. l3 K4 b, c

4皇城四门

1 N9 X3 R1 [9 z

5皇城其他六门

$ R8 |+ ^( }) F

6宫城四门

: t" ?" q/ e; \( M6 P2 S( K) P" n) c1 P

7现代城门四门

$ e3 ~6 X5 F! H0 A0 @* r

8角楼十四座

. @0 P9 J0 S6 W# d4 S; r

9钟楼鼓楼各一座

9 t0 @* I$ ?. @3 c$ f

 

v* x4 p' u$ f7 T! ?* }. m

 

; g: y: y* a. i0 B$ `

总述

; s9 \( i$ T& a$ v9 v& T, E

 

" G" C$ _+ z. K. F! h4 m

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皇城其他六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四门、角楼十四座、钟楼鼓楼各一座等。老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具体如下:

, a+ G! A% u9 z: q$ K* |

 

" R* ]( C7 }* F0 W/ x! K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城楼、箭楼各九,闸楼十。

. [# }# f8 {# \+ ~* T) o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城楼、箭楼各七。

" m7 E- X: M0 x% q) V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 \7 X- d& J; b% B. c" K

皇城其他六门:大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三座门、西三座门。

, ~3 t; ^5 V! k* b+ l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 N% _) A+ E6 O, R' z

现代城门四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9 [& e' u6 E- X2 a; l) h

角楼十四座:内城东南角箭楼、内城西南角箭楼、内城东北角箭楼、内城西北角箭楼;外城东南角箭楼、外城西南角箭楼、外城东北角箭楼、外城西北角箭楼;北垣东侧西端之碉楼、北垣西侧东端之碉楼;宫城东南角楼、宫城西南角楼、宫城东北角楼、宫城西北角楼。

- j3 z8 @0 g0 L

钟楼鼓楼各一座:钟楼、鼓楼。

& e( |; v! d; q* N7 s

 

' y( L& ?1 [, r6 f1 T

内城九门

7 }6 z& {5 b4 ?& _5 v7 e6 ] w2 K

 

2 k& V) a* q8 x" P

内城即大城,一名京城,一名里城。城垣周长四十八里,所谓方正如印,俗称方圆四十里。辟九门正南三门,余三面各二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 o0 I; v T# Q Z4 {

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正中,为内城正门,元代称丽正门,按《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得名。又称前门,有国门之誉。标志是关帝庙的正阳石马、正阳关帝,走龙车。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至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耕地。喻“圣立当中,日至中天,万民景仰;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

7 t6 x/ C0 {0 U( |. g

 

# O/ q ?) e( |7 t, @: ~5 D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七间,连廊通宽41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21米,楼身高27.3米,楼连城台通高40.96米。城楼城台高13.20米,城台内侧顶面宽49.85米,内侧底面宽53.88米,城台外侧顶面宽88.65米,外侧底面宽93米,城台台基进深31.45米,台面进深26.50米,内侧券门高9.49米,宽7.08米,外侧券门高6.29米,宽6.0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4.85米。

$ Q( F7 l& ]- N; e4 ~

瓮城为长方形,东西宽88.65米,南北长108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西北角建有关帝庙,瓮城内东北角建有观音庙;瓮城墙体,形制与城垣略同,四面各辟一门。

. R! r- `- L* j: R

瓮城东西两侧城墙各辟券门,券门内有千斤闸,券门上筑闸楼。两闸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两闸楼面阔三间,外侧正面辟箭窗二排,每排6孔,共12孔,两闸楼内侧正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8 n5 w3 Z# q6 G w. W) j: K6 l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54米,进深三间20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42米,庑座进深12米,连楼通进深32米,城台高12米,楼连城台通高35.94米。正中辟券门,一城门相对,门洞内设千斤闸。北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东西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东南西三面辟箭窗,南面四层,每层13孔,东西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北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6孔。民国四年(1915年)改建正阳门,北出抱厦两侧各增加4个箭窗,故箭楼箭窗即成为94孔。

4 z# o6 I$ c6 ]; r( @# f) }$ F

崇文门位于内城南垣东侧,元代称文明门,取《易经》“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中正”而应“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之义。别称哈德门、海岱门,也称景门、税门。标志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即崇文铁龟,走酒车。留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喻“文教宜尊”之意。

7 q& I" }: w$ h% i+ j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9.1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24.3米,楼连城台通高35.2米。城楼城台高10.20米,城台底基宽43.45米,城台基厚28.55米,城台顶面宽39.10米,城台顶面进深23.80米,内侧券门高9.49米,宽6.95米,外侧券门高5.60米,宽6.0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4.85米。

6 F" ]+ J% q% ]! R1 w

瓮城为长方形,东西宽78米,南北长86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西北角建有关帝庙。

2 @1 |" P8 _ i8 f: n

瓮城西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西侧正面辟箭窗二排,每排6孔,共12孔,闸楼西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4 V" m. [. s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6米,进深三间14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7米,庑座进深7米,连楼通进深21米,城台高10.2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北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东西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东南西三面辟箭窗,南面四层,每层12孔,东西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北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i" S, v* Z* a6 I7 U

宣武门位于内城南垣西侧,元代称顺承门,取《易经》“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之义。别称顺治门,也称死门、刑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和测量的宣武水平,走囚车。城门门洞内刻“后悔迟”三字。喻“武烈宣扬”之意。

$ b1 y ]) {4 U, [7 a: \+ J+ X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2.6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23米,楼连城台通高33米。城楼城台高10.40米,城台底基宽43.80米,城台基厚27.35米,城台顶面宽38.00米,城台顶面进深23.80米,内侧券门高8.50米,宽6.90米,外侧券门高5.50米,宽6.05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10米。

3 ]+ g& }* z& D0 e7 _) |1 a

瓮城为长方形,东西宽75米,南北长83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i7 {1 |: _9 z: a+ |/ T4 m+ Q% |

瓮城东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东侧正面辟箭窗二排,每排6孔,共12孔,闸楼东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h2 c: H! P/ D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6米,进深三间14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7米,庑座进深7米,连楼通进深21米,城台高10.4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北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东西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东南西三面辟箭窗,南面四层,每层12孔,东西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北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P1 J: W+ f! K! G- K1 u* L" j' H

朝阳门位于内城东垣南侧,元代称齐化门,取《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之义。也称杜门。标志是城门洞顶上刻有一枝谷穗,即朝阳谷穗,走粮车。喻“迎宾日出”之意。

' L+ g" X( w# N4 o' n, o! ?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9.2米,楼连城台通高32米。城楼城台高11.70米,城台底基宽41.10米,城台基厚27.35米,城台顶面宽33.75米,城台顶面进深20.60米,内侧券门高8.00米,宽6.40米,外侧券门高6.00米,宽5.1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00米。

4 Y9 q) J& @6 h1 q) m1 P

瓮城为正方形,南北宽68米,东西长62米,西端二角为直角接东城垣,东端二角抹圆;瓮城内西北角建有关帝庙。

% ?( _3 K# L( t( m/ h ~8 i

瓮城北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北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北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Z+ F+ o3 f: \( v) Q3 N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18.5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7米,庑座进深6.5米,连楼通进深25米,城台高12.5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西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南北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北东南三面辟箭窗,东面四层,每层12孔,南北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西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g4 u$ S7 S+ Q4 V

阜成门位于内城西垣南侧,元代称平则门,取“撝谦,不违则也”之义。也称惊门。标志是城门洞顶上刻有一朵梅花,即阜成梅花,走煤车。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喻“物阜民安”之意。

. @5 C( \. A0 D! q8 q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7.6米,楼身高22.61米,楼连城台通高34.72米。城楼城台高12.11米,城台底基宽40.65米,城台基厚29.30米,城台顶面宽37.70米,城台顶面进深24.00米,内侧券门高8.64米,宽6.85米,外侧券门高5.87米,宽5.55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00米。

# l0 r! n( W4 K; _, k1 |

瓮城为正方形,南北宽74米,东西长65米,东端二角为直角接西城垣,西端二角抹圆;瓮城内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2 i) F9 F" y5 x+ J8 U7 w

瓮城北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北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北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Z' o5 j) H7 @ a" |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5.2米,进深三间15.8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8.2米,庑座进深7.5米,连楼通进深23.6米,城台高18.4米,楼连城台通高31.4米。东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南北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北西南三面辟箭窗,西面四层,每层12孔,南北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东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s$ E7 o" |+ H

东直门位于内城东垣北侧,元代称崇仁门,取《太玄经》“直东方也,春也”之义。也称商门。标志是镇门之宝门外东直铁塔和瓮城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东直雕像,走木车。瓮城关帝庙只有神牌而无神像,故留有“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喻“民兴教化,东至东海”之意。

, `1 v* m: w! t5 q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5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3米,楼连城台通高34米。城楼城台高11.58米,城台底基宽39.95米,城台基厚28.80米,城台顶面宽35.20米,城台顶面进深22.90米,内侧券门高7.70米,宽6.35米,外侧券门高5.25米,宽5.3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4.80米。

% j* _% D; E6 l# z

瓮城为正方形,南北宽68米,东西长62米,四隅均为直角,西端二角为直角接东城垣;瓮城内西北角建有关帝庙。

) n) L0 I# l d& E, x' j

瓮城南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南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南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X3 m+ z# u/ A# x8 ~8 i" T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5米,进深三间21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5米,庑座进深6.8米,连楼通进深27.8米,城台高11.13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西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南北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北东南三面辟箭窗,东面四层,每层12孔,南北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西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t) _2 Y! J2 g# v8 o

西直门位于内城西垣北侧,元代称和义门,取“理直为义”之义。也称开门。标志是城门洞顶上刻有一块汉白玉水纹石头西直水纹和西直折柳,走水车。喻“民兴教化,西至西陲”之意。

. [/ r' }- l4 `& J4 U F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2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5.6米,楼连城台通高32.75米。城楼城台高10.75米,城台底基宽40.90米,城台基厚28.60米,城台顶面宽37.40米,城台顶面进深24.70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宽6.90米,外侧券门高6.30米,宽5.6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00米。

# m0 B! F: W2 @& X& E

瓮城为正方形,南北宽68米,东西长62米,四隅均为直角,东端二角为直角接西城垣;瓮城内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 k( L8 \# E" l5 j2 g9 [+ Q- h4 r

瓮城南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南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南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1 {+ `( F( e& x) y, q; g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5米,进深三间21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5米,庑座进深6.8米,连楼通进深27.8米,城台高11.13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东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南北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北西南三面辟箭窗,西面四层,每层12孔,南北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东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U/ X. M! f) ~9 z% d3 M- K$ J

安定门位于内城北垣东侧,元代称安贞门,取《易经》“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安贞不失”之义。也称生门。标志是镇门之宝真武大帝庙安定真武,走粪车。喻“文臣诩赞太平,交待而后安享”之意。

: C4 F! x5 |1 _1 M: [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6.05米,楼连城台通高33.13米。城楼城台高11.13米,城台底基宽40.00米,城台基厚27.50米,城台顶面宽34.70米,城台顶面进深21.20米,内侧券门高10.00米,宽7.00米,外侧券门高5.50米,宽5.6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25米。

! Z1 L5 q1 b2 _6 z! i

瓮城为正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长62米,南端二角为直角接北城垣,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正北面建有真武庙。

1 g) o3 O9 j E8 t5 t

瓮城东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东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东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P. P1 t& c/ r8 o; p" l4 M" [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18.5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7米,庑座进深6.5米,连楼通进深25米,城台高11.13米,楼连城台通高30米。南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东西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西北东三面辟箭窗,北面四层,每层12孔,东西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南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 }7 l) P8 N- B) y6 B

德胜门位于内城北垣西侧,元代称健德门,取《易经》“其德刚健文明”之义。也称修门。标志是城垣上有一尊火炮德胜祈雪和德胜石碣,走兵车。喻“武将疆场奏绩,得胜回朝凯旋”之意。

; E3 z0 I1 ?- T% F

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5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6.8米,楼身高23.64米,楼连城台通高36米。城楼城台高12.36米,城台底基宽39.85米,城台基厚26.60米,城台顶面宽35.10米,城台顶面进深19.90米,内侧券门高8.00米,宽6.85米,外侧券门高6.10米,宽5.60米。城台内侧左右有马道一对,宽5.00米。

1 j- O1 Q& Q9 N' H( u* Y

瓮城为长方形,东西宽70米,南北长117米,南端二角为直角接北城垣,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正北面建有真武庙。

7 `7 V. U; W' Z/ e' Q

瓮城东侧城墙上辟券顶闸楼门,券门上筑闸楼。闸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闸楼面阔三间,东侧正面辟箭窗二层,每排6孔,共12孔,闸楼东侧背面明间辟过木方门,两侧间各开一小方窗。

; j; L) d) u" Y( |' D

箭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内侧随主楼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4米,进深三间12米,连抱厦面阔五间,宽25米,庑座进深7.6米,连楼通进深19.6米,城台高12.6米,楼连城台通高31.9米。南出抱厦正面辟过木方门三,东西两侧上方各辟箭窗1孔。箭楼西北东三面辟箭窗,北面四层,每层12孔,东西两侧各四层,每层4孔,连南出抱厦2孔,共有箭窗82孔。

0 q. J8 ~! o& U" _6 {

 

+ a7 \( b: V9 \% K2 l! K' i `" m

外城七门

: \; X l, M) K

 

& E! F/ T: N. w8 a2 n/ k

外城即重城,一称南城,一称罗城,一称外郭城,俗称南城帽子。城垣周长二十八里。辟七门正南三门,东、西、东北、西北各一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北城墙上的西便门、东便门。

1 l% l/ c: I) q

 

. k3 \2 K, }4 D: T0 O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垣正中,为外城正门。俗称永大门。标志是永定石幢。

6 J9 Y2 _' V( o& i

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七间,连廊通宽24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0.8米,楼身高18.2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城楼台基宽28.3米,深13.7米,高7.8米,下辟券门高5.2米,宽5.2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

: A$ k7 X0 `. ?% k7 q$ l

瓮城呈方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瓮城墙顶宽6米,高6.18米,外侧雉堞高1.3米,宽1.2米,厚0.5米,内侧女儿墙高1.2米,厚0.75米。

* m% G: e% r }# O3 x

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箭楼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12.8米,进深一间6.7米,楼高8米,城台高7.85米,楼连城台通高15.85米。箭楼台基突出瓮城前缘3.2米,城台底宽19.5米,台深9.7米,顶宽17.6米,正中辟券门高5.2米,宽5.2米,东南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面每层各3孔,共26孔;北侧楼门辟过木式方门,门高3.7米,宽2.6米;箭楼下城台正中对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1 {+ f3 `% o$ Z1 Y2 |6 V

左安门位于外城南垣东端。俗称礓嚓门。标志是左安架松。

' E* N1 T8 O& `5 V

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6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9米,楼身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城楼台基宽22米,高8.5米,下辟券门高6.5米,宽5.8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

; O$ L( v: }) b. F+ D% k B

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39米,南北长23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

1 ?1 p- @/ W8 O$ I: g

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13米,进深一间6米,楼高7.1米,城台高9.5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箭楼台基突出瓮城前缘3米,城台底宽25米,正中辟券门高6.5米,宽5.8米,东南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面每层各3孔,共26孔;北侧楼门辟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 D: s. c- c6 j7 d

右安门位于外城南垣西端。俗称丰宣门。标志是右安花畦。

9 Q) S; H1 h4 [

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6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9米,楼身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城楼台基宽22米,高8.5米,下辟券门高6.5米,宽5.8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

8 g3 s; @( l. c7 u- |* g' Y. l

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北端二角为直角接南城垣,南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

- h$ ]1 m4 L* [' Z8 w

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13米,进深一间6米,楼高7.1米,城台高9.5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箭楼台基突出瓮城前缘3米,城台底宽25米,正中辟券门高6.5米,宽5.8米,东南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面每层各3孔,共26孔;北侧楼门辟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V3 @3 a1 ?9 C. l

广渠门位于外城东垣正中偏北。俗称沙锅门、沙窝门。标志是沙窝皇木。

. i2 v% O" Q- s- P

城楼门楼低矮,仅一层,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9.5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10.3米,楼身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7米。城楼台基宽24米,高9米,下辟券门高6.8米,宽5.9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

3 e' w) U) E& f! x4 d/ `9 |2 i0 z

瓮城呈圆弧形,南北宽39.5米,东西长24米,西端二角为直角接东城垣,东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

: b: @4 J' J) j" d3 X7 U

箭楼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13米,进深一间6.6米,楼高7.8米,城台高8.8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箭楼台基宽19米,深9.2米,高9.1米,正中辟券高5.5米,宽5米,南西北三面各辟箭窗二层,西面每层7孔,南北面每层各3孔,共26孔;东侧楼门辟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 W+ G( K' a) B8 L, S$ C5 X8 x

广安门位于外城西垣正中偏北。明代称广宁门、彰义门。标志是彰仪金人。

( [3 V D: R/ X6 U9 @

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式屋顶,灰筒瓦铺顶,绿琉璃瓦剪边,饰绿琉璃脊兽,朱楹丹壁。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9.5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10.3米,楼身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7米。城楼台基宽24米,顶宽22.8米,顶深15米,城台高8.4米,下辟券门外侧高5.4米,宽5米,内侧高6米,宽5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

* C. W& \4 q' Z6 R: M8 F

瓮城呈方形,南北宽39米,东西长34米,东端二角为直角接西城垣,西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

; g9 C8 o8 b/ s. O9 P' O4 O

箭楼为单檐歇山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13米,进深一间6.6米,楼高7.8米,城台高9.1米,楼连城台通高16.9米。箭楼台基宽19米,深9.2米,高9.1米,正中辟券高5.5米,宽5米,南西北三面各辟箭窗二层,西面每层7孔,南北面每层各3孔,共26孔;东侧楼门辟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3 h5 c. S( q$ p2 _

东便门位于外城东北角。标志是东便游船。

7 j* G4 A: A$ T6 l M/ d

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1.2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5.5米,楼身高5.2米,楼连城台通高12.2米。城门外侧城台底宽13.5米,内侧城台底宽10.3米,深12.75米,高5.6米,城台辟过木方门,门内过道顶部为木板,门高3米,宽3.8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条;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

# ^" T L& G& Q. k# E3 q

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南端二角为直角接北城垣,北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

& r0 f6 a6 q% ^ O _

箭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9米,进深一间4.6米,楼高4.7米,城台高5.8米,楼连城台通高10.5米。箭楼台基宽15.5米,顶宽14.5米,深6.6米,台基高5.5米,正中辟券门外侧拱形高5.8米,宽5米,内侧过木方门高4.5米,宽4.5米;南背面辟过木方门,西北东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各2孔,共16孔;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即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即南半侧为过木方门。

8 L, X: ~2 Z* I* s% D

西便门位于外城西北角。标志是西便群羊。

* m4 p$ f+ P- a- Y3 {

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城楼面阔三间,连廊通宽11.2米,进深一间,连廊通进深5.5米,楼身高5.2米,楼连城台通高11.2米。城门外侧城台基宽12.8米,顶宽12.1米,台顶进深11.1米,台高6米,城台辟过木方门,门内过道顶部为木板,门高5.5米,宽5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条;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

8 D8 f2 O8 |7 X' d5 z4 y, A

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7.5米,南端二角为直角接北城垣,北端二角抹圆;在对城门处辟券门。

7 A" @0 k s5 `2 M8 B

箭楼为单檐硬山小式屋顶,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箭楼面阔三间,通宽9米,进深一间4.6米,楼高4.7米,城台高5.8米,楼连城台通高10.5米。箭楼台基宽16米,顶宽15米,深6.6米,台基高5.8米,正中辟券门外侧拱形高5.4米,宽5米,内侧过木方门高4.5米,宽4.5米;南背面辟过木方门,西北东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各2孔,共16孔;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即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即南半侧为过木方门。

a+ O, T7 B( G# h7 u$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30 21:56: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垣城隅城门(2)

  8 n& r$ }, B% o* G$ W2 X

皇城四门

% R; e4 Q' u% }1 S8 O1 M

老北京城“内九外七皇城四”中“皇城四”指的是皇城四门,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 i# i+ t0 H* B! {' _

天安门皇城南垣正中门,为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饰黄琉璃仙人走兽。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后改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大明会典》以大明门为皇城正门,承天之门和端门则为宫城正门的外门。《大清会典》则称“天安门为皇城正门”,大清门为正门外的复门。

}% ^, H2 k: A* M% s9 \- P+ }+ ~

城门建于城台之上,城台高13米,底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大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城楼面阔九间,连廊通宽57.14米,进深五间,连廊通进深27.05米,楼连城台通高34.57米,台基宽120米,深40米,36扇朱红菱花门扉,60根通天圆柱,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

$ n2 K- F' m9 T4 p) T. H- `; e

城台辟五券门,中间门为御路门,左、右门为王公门,外侧左、右门为官员门。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中间五座称金水桥,东西两侧近长安左右门各一座称公生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桥南东西两侧,各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 ^! G1 o$ @! A% k# |- k

金水桥和公生桥的等级:中间一座桥雕蟠龙柱头,只许皇帝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

6 F) F8 g5 F5 d9 Y2 Z4 K4 b

地安门皇城北垣正中门,与皇城南门天安门相互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南对景山,北对鼓楼,称北安门,俗称后门,又称为厚载门,后改称地安门。地安门规制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城楼面阔七间,连廊通宽38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2.5米,楼连城台通高11.8米。正中明间、左右次间为门,每门各有一对红漆金钉门窗,无城台,红墙,门基为青条石。

( W) T w: l1 k$ C" t

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垣中间偏南,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木结构殿宇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中辟三门,各有一对红漆金钉门扇,门内对玉河之“皇恩桥”与紫禁城之东华门相对,东安门又称红门,形制与地安门略同。

P5 }+ s; ~4 @5 c# v0 e

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木结构殿宇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中辟三门,因有太液池相隔,距紫禁城较远,并且与东安门不相对衬,西安门形制与地安门略同。

1 b# z' V) z% B

皇城其他六门

) N4 S& \% a; m, A+ u+ d

除了著名的皇城四门,皇城还有其他六扇大门,分别是大明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三座门、西三座门。

" S9 j# s7 b2 [$ L# F% @# M

大明门单檐歇山顶,顶铺黄琉璃瓦,饰黄琉璃脊兽,面阔五楹,正中辟三门阙,汉白玉门槛,为砖石结构宫门式建筑,基础为汉白玉须弥座,门上镶嵌汉白玉石匾,上有青金石琢磨的“大清门”三字,背面为“大明门”三字。原址在今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位于皇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称大明门,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中华门。

3 a' T! T0 n+ J+ z

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门前为正方形深广数百步小广场,周绕石栏,是为天街,俗称棋盘街,以形似棋盘之故,中间御路似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永乐年间,该门建成时,明成祖朱棣命大学士解缙题门联,缙书古诗以进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成祖大喜,赐赍甚厚。大明门甚为气派,有明顾炎武《京师诗》为证:大清门煌煌古燕京,金元辽开创。初兴靖难师,逐驻时巡仗。制掩汉唐闳,德俪商周王。巍峨大明门,如翠峙南向。大明(清)门前是商旅云集的棋盘街,门内有与承天门连接在一起的中心御道千步廊,大明(清)门两侧,左文右武,中央各部衙署对列东西。大明(清)门是皇帝、宗室参加重要庆典出入之门。明清时,每年冬至,皇帝要到南郊天坛去祭天,夏至要到北郊地坛祭地,孟春祈谷,皇帝还要到先农坛亲耕田。遇到这些大典,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明(清)门豁然洞开,皇帝头戴金冠,身穿龙袍,坐着御辇,威风凛凛地由此门出行去举行祭祀典礼。明袁帙有《大明门候驾》诗:虎旅驱中道,旭日迎芒盖,钓陈警云飞,睛云拂羽旗。圜丘群望毕,笙歌前路拥,宣金受盔归,拜舞接光辉。

% n& A4 f0 c+ _, f" x+ F# K+ p7 k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7 R. D4 k; P) W, e

端门端门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城楼面阔九间,连廊通宽57.06米,进深五间,连廊通进深27.09米,楼连城台通高33米,台基宽62.24米,深32.92米,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端门至午门占地面积30680平方米。御道两侧共有左右朝房100间。明清两代是六科垣舍,也称六科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阙左右门以南有庙右门(神厨门)社左门,直通太庙和社稷坛(现已封闭)。阙左右门以北朝房是王公、文武官员集会和候朝的地方。现左右朝房由南向北顺序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9 v* q4 |( t- G2 p+ T

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左前方,即大明门内东北角(今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前稍东)。明清殿试后在此门外发榜,因此又称青龙门或龙门。为扩建长安街,于1952年拆除。

: T4 m$ W: a4 W1 Z% u

当年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要在紫禁城内的建极殿举行,称为"殿试",凡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传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T"形广场,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由"状元"率领新进士看榜,随即由顺天府尹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状元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这是唯一允许在长安街上骑马的时候。参加殿试的进士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这就是被称为"金殿传胪"的仪式。由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马上成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新权贵。长安左门被称作"龙门"。

w( q' F) ?& [% \* l

长安右门位于天安门右前方,即大明门内西北角(今中山公园正门前稍西)。明清时在此门内的西千步廊勾决死刑犯人,因此又被称为白虎门或虎门。为扩建长安街,1952年拆除。

# E3 r8 x3 r* m% R

每年阴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各大臣,在西千步廊举行"秋审"。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最后定了。而"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押出来,至长安右门下车,排列整齐,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问。但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因而,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长安右门则被称作"虎门"。

3 x4 Q; G& N. N# _6 Z+ {

长安左、右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竖立一座巨大石碑,上面刻有8个大字:"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并有禁军站岗。长安左、右门位于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长安街因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右门东西相对,为皇城通往内城东西部的孔道,为皇城天安门的东西复门。

) K& x' g1 w; r

平日百官上朝面奏皇上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但无论官居几品,爵位多高,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长安门,经天街(天安门前长安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到皇宫大殿上朝。

: H1 ?8 B2 c* Y/ b

东三座门,长安左门外围墙一百五十五丈设东三座门,东三座门大概的位置位于今南池子南口以东的东长安街上。

' \" e, r& R; d

西三座门,长安右门外围墙一百六十七丈五尺一寸设西三座门,西三座门位于今南长街南口以西(长安中学前一带)的西长安街上。

0 H8 o% S$ y; @) P0 F7 ^

清初曾建四柱三楹木结构牌坊;乾隆时期改建为砖石琉璃门,辟三方洞门;民国时改建为红墙歇山小式黄琉璃瓦顶三孔圆角方门。

; V0 d3 R' M# Y: E0 V- O) d

宫城四门

, \ L" {; Y0 E: m' w% E

宫城也称紫禁城,一称大内,宫城辟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7 e7 V3 M' y' t/ Q! z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正楼城台为“凹”形。重檐庑殿顶,铺黄琉璃瓦,面阔九间,连廊通宽61.97米,进深五间,连廊通进深27.97米,左右为深阔各五间的方亭,楼连城台通高37.95米,午门台高13.5米,城台正中辟三个外方内圆的券洞门,两侧开左、右拐弯处有掖门各一,城楼由正楼、朵楼、阙楼组成。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正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示九五之尊。东西城台上各有廊庑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午门内侧城台左、右各有三段三折马道。

/ U8 A7 r) q. g: a9 W

当中的正门为帝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两侧门洞为王门,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为百官上朝之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 X) g7 ^ ]' r7 r/ a

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宫城北垣门,与午门同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城楼为重檐庑殿顶,铺黄琉璃瓦,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9米,楼连城台通高31米,城台与城墙同高,高约9.9米,辟三个外方内圆之券洞门,城楼四周围白石栏,楼内原设宫城之更鼓。上层檐下有华带匾,书满汉文“神武门”,楼下有石护栏围绕。城墙有三券门,中门可启闭,北向券门上部有“故宫博物院”石匾。神武门城台内侧左、右各有两段登城马道,门北筒子河以涵洞暗沟通水

; d) s5 Y- y% D( Z" e* M) i

上设钟、鼓,起晨钟暮鼓报时作用,黄昏后鸣钟一百零八声,而后起更,打更击鼓,至次日拂晓再鸣钟;但是皇帝居住在宫中时,神武门楼上不鸣钟。神武门内为通往御花园及东西六官的顺贞门。清代选秀女时,备选的女子均由神武门进出。

5 |2 n# N% u/ x a6 E

东华门,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以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 M. e+ F ^+ _2 c7 Z3 C

东华门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一座,桥北为三座门。惟东华门之门钉为72个,为八路九颗,内含阴数,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西华门西对正对中南海皇家园林西苑门出西华门,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

2 C' p: Z7 |9 w0 W% i- C+ \3 K

西华门,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 E+ ^9 Y9 o" m- T) j% X1 K Z

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除西华门其它三门之门钉均为81个,为九路九颗,内含阳数,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及桥东之皇城东门,东安门,清初,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

9 D: D( ]2 W4 W' l. f @

现代城门四门

5 H, b2 d/ ?- v+ M1 _

现代城门的建造要迟于其他城门,历史相对较短,多为民国及民国以后建造。主要的现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 |( X9 ?) e" |+ V7 T. y

和平门

* j/ v) M2 D* L0 a. D- ~" @

和平门位于前门和宣武门之间,是北京的一个城门,建于民国时期(大概是1926年),它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

! j+ F8 u X1 m2 a6 K/ r4 j$ G

和平门无城楼,在南城垣开东西两券门,券门高13米,宽约10米,装土红油漆铁门,券门上砌平顶墙,通高约14.00米,高于城墙约2.8米。

% o6 e( s1 L% i: Y4 d

建国门

/ o; {* v+ e' l1 G6 [

建国门位于长安街东二环路交叉处,城门已经不复存在。目前主要建筑是建国门桥、古观象台等。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城门,当时名叫启明门。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将这个城门改名为建国门。改革开放以后位于雅宝路地区的秀水街慢慢形成了以服务国外游客为主的专业市场。

6 }- N/ }4 K& {/ m7 J/ P9 x

建国门豁口宽7.9米,两侧留墙其高3.35米,两侧起斜坡至城墙顶砌砖。

5 n- \- K+ ?9 K2 d

复兴门

" s& c8 J/ F$ h/ d# ~ Y0 u

复兴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部。日伪统治北京时内城所开的两座城门之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现在的复兴门已经是西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复兴门桥是北京最早建立的现代立交桥。

) v$ u8 u; e a, X

复兴门豁口宽7.4米,两侧留墙其高3.7米,起两侧斜坡至城墙顶砌砖,并沿豁口以砖砌城墙,辟券门,券门高6.5米,宽10米,装双扇铁门,城台高12.5米,稍高于西城墙、券洞稍扁。

1 ?; ?( G& m1 n% n; g% l

水关门

. [5 V# {6 W+ U& e; n

水关门为1905年将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为便利东交民巷“使馆区”人员出入使用。该门为券顶式,其做法不是传统的“五伏五券”没有城台,也未建城楼、箭楼。仅在门洞内装铁门两扇。该门随城墙一同拆除。

5 G% l! K! ?& |' w6 c' A' d

水关门为券洞门较窄,自地平至券顶高7米,宽约5米,内侧装宽3.5米,高2.5米铁门两扇。门洞外侧东西墙体各挖一室,为守卫之用。

* w) {: f! V0 a G) p0 b9 m, e

角楼

/ V6 k7 y( t; n

城墙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名为城角箭楼,简称角楼。

. ?7 ~( x9 ]9 `; W

内城角箭楼四座,分别位于内城四角,角箭楼为重檐歇山十字形屋脊,灰筒瓦铺顶,绿琉璃剪边,绿琉璃列脊饰兽头。建于突出城墙外缘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楼沿城台外缘转角建起,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砖垣,楼体外侧两阔面和两侧面,均辟箭窗,亦称射孔。计: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阔面每排14孔,侧面每排4孔,共144孔。楼体内侧(背面)随主楼各连单檐歇山式屋顶抱厦,亦相连成转角房,辟二门,两方向各一。门上设直棂窗。楼内立金柱20根,支撑梁架,设射孔,铺设楼板三层。

4 {5 @/ D+ Q$ c& W: t

外城角箭楼四座,分别位于外城四角,角箭楼为单檐歇山十字形屋脊,檐脊皆用灰瓦件,饰灰瓦脊兽,楼顶十字脊正中置圆形灰瓦宝顶。楼连城台通高15米,面阔、进深均为一间,均为6米,对外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每层3孔,共12孔。内侧辟一过木窄长方门。

/ ]' ~3 t- L! X! v% W

碉楼两座,分别位于外城东侧北垣西端与内城东垣南端衔接点和内城西垣南端与外城西侧北垣东端交汇处,碉楼高于内城垣2.5米,高于外城垣4米,单檐歇山小式屋顶,檐脊皆用灰瓦件,饰灰瓦脊兽,三面辟箭窗,一面6孔,一面4孔,靠内垣一侧开小门,有蹬道与内、外城相通,门上开箭窗2孔,共有箭窗12孔。

# y f: A# c1 u

宫城角楼四座,分别位于紫禁城四隅,筑于城角墩台之上,周边绕白石栏,为三层重檐歇山式屋顶,四面歇山,十字脊,六个歇山顶(二个单檐,四个重檐),三层檐共二十八个翼角,十六个窝角,二十八个窝角沟,十面山花、七十二条房脊,屋脊上二百三十个吻兽。角楼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米,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米,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米,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米,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塔式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梁枋饰以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朱红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

5 f6 U( z$ c q, h2 v; [; {- G

钟楼鼓楼

5 @& t x. M+ |" _- `; B# i* u) M( ? I

钟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鼓楼正北约l00米。是一座单体的砖石结构建筑物,下部为砖石台基,其上为楼体。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有望兽、垂兽,殿式作法,通高47.9米,总占地约6000平方米,楼体高为33米,檐下平身科为仿木单昂单翘五踩斗拱,底座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拱券式大门,内部东侧筑有石台阶共75级,可达二楼。二楼四周筑有城垛,每面各有一座拱券门,左右各有一石雕窗,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望柱高为1.6米,报时铜钟即高悬于楼上。北京建钟楼,始于元至元九年(1272)。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现基址上重建钟楼,但不久即遭火焚毁,清乾隆十年(1745)重新修建这座钟楼,将整座建筑全部改为砖石结构,以后又曾多次进行修缮。明、清时代每天晨暮都要撞击悬挂在钟楼之上的大铜钟,向全城报时。钟楼报时器具,原为铁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高约4.2米、直径2.4米、体厚0.17米,重约25吨,曾悬挂在钟楼上,后因其声音不够洪亮,被后铸铜钟替换下来,将其放置于墙外,1983年移置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保存。现所悬铜钟明永乐年间铸于铸钟厂,钟体通高5.4米,直径3.4米,体厚O.27米,重约42吨,悬挂在钟楼二楼正中的八角形木框架上,两侧各吊一根2米长的圆木,以供撞钟之用。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洪亮,京城内外方圆十数里均可听到。每晚戌正时(相当于现在晚上7点钟)撞钟报时,称为“定更”;每晨寅时(相当于现在早上5点)再次撞钟报时,称为“亮更”,每次报时撞击l08下。故俗称:“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钟楼南面立有清乾隆御制重建钟楼碑一座,迤西有金炉娘娘庙,是为传说中舍身救父的铸钟工匠女儿所建,有遗址可寻。

2 J7 s- \3 t) h# J

鼓楼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与钟楼一起,元、明、清时为北京全城报时中心。“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后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复鸣钟击鼓。鼓楼是一座单体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物。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项,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檐下有单昂单翘五踩斗,旋于彩画。楼底层共有拱券式门八座;南北各三座,东西务一座。北墙东侧有旁门,内有登楼石阶梯,南北向倾斜45o,共60级,然后拐弯向西,东西向倾斜45o,亦有9级,即攀登69级石阶梯方到达二楼。二楼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门窗,四周有廊,宽约1.3米,带木护栏,望柱高1.55米,建筑面积为1925平方米。第三层是暗层。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通宽为56米,通进深为33米。南北有砖砌阶梯,东西为墁坡路。鼓楼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南侧门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约1.25米。更鼓,为报时器具,置于鼓楼二层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个节气)。现仅存大鼓一面。这面大鼓鼓面直径约1.5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日本军队所为。当年鼓楼击鼓报时,有一定的规律。每晚7时“定更”,击鼓两通,共108声,以后,每个更次都击鼓两通108声,直至五更(晨5时)击最后的“亮更”鼓。击鼓也有一定的节奏,至今,北京仍流传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鼓楼上原有铜壶滴漏一座,但早已遗失无考。载:“鼓楼之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口安挠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民国以后,鼓楼曾改名为“明耻楼”,在楼上陈列了一些图片和模型等实物,展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和抢劫的情形,供人参观,以示不忘国耻。以后还曾先后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第一民众教育馆”等。

2 V5 l# t5 d& v* J% \* s% U

                              ----完----

8 S/ E2 E9 q8 Z3 r: h6 k4 v1 j5 i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了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发表于 2011-10-8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越来越完善,感谢楼主和各位老师,不过西安门和西华门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应该更为偏北。建议楼主再辛苦一些,将此图拉长一些,这些小问题将迎刃而解,您的图将更加符合老北京城之格局!

发表于 2011-10-13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w; R1 w/ Y5 K3 } D

楼主制图辛苦了!

" ?# b8 e( w1 q1 `

把用心绘制的好图与人分享。

# r# t# R+ @/ y) @3 F+ [7 v

收下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城门

北京城门

发表于 2011-10-15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这帖子,问个问题:

6 j' n5 S' }; _( d# q& G T& `, M

 

; l4 T: h/ X2 J4 `

现在市内那些城墙、城门,有哪个是“原装”的(至少是解放前的)?哪些是“复建”、“仿建”的?

( i a& H. ~& {+ P

 

5 z: D& d _! T" v9 c6 y+ L% N1 P+ w. d

另外,如果是“复建”、“仿建”的,那位置、造型对么(和原来的一样么)?

0 o4 J6 E: C- Y+ e7 p4 i( Q

 

( d0 p; F! L% q8 g

 

! R( N \8 n6 s& B6 `) s

好像有城墙城楼的是:

5 n: P/ e! y. q/ y+ M

德胜门箭楼、正阳门两楼、西便门、北京站南面的城墙和东南角楼、永定门、观象台算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9:40 , Processed in 1.2095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