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0|回复: 10

[讨论]49年-70年代末梁陈方案的实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1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最近比较关注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走了不少地方。忽然感觉从49年后到70年代末,北京的城市建设规划还是基本按着梁陈方案的思路来执行的!

/ S% ^4 \; g2 P1 n0 W- X* ?

 

4 g* u% M Y2 l0 I! E9 l

 

4 I0 Q: b2 F0 O+ V* B& w! c" X

围绕城墙从德胜门开始说起;德胜门向东,安德路和六铺炕一带是水电部及家属住宅区和几个部队大院。

' y- R3 g# ^; N% A E9 o, O

 

% z% _* e- |3 ]1 }' H

安定门:安外大街东是原经贸部和地坛公园,再向东进入和平里地区,规模相当大的及政府机关和居民住宅区,其中包括;煤炭部,化工部,林业部,交通部,劳动部等多部委和家属社区。

$ N, i3 o& W! s& j7 }( G" U

 

6 e1 U5 x, E2 b! v X" I/ [- `

东直门;东外大街向南是使馆区,再进入新中街的住宅区和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馆至神路街,日坛公园及使馆区到建国门外。

/ a/ O3 O1 M A, P5 m \ B

 

' O9 z& K/ u5 G- `* k2 |0 I6 v

广渠门至左安门一带形成了以垂杨柳和劲松为主的大面积居民社区。

- ?6 f6 N# A* Z1 W9 D/ _% _% O

 

9 W; Z* z, G* R% J+ t

左安门至永定门有两大社区;方庄和浦黄榆。

3 d( K1 _ ?& |5 T ?5 F# v

 

4 ~5 N; J8 e- n' X4 y: _- Z

永定门至右安门;永定门车站,西罗园社区,翠林,玉林社区。

8 K Q5 i) h9 u

 

& B G, M) \4 m" {: h

广安门向北至复兴门一带是广电部,铁道部家属社区及国务院宿舍。

$ M! U5 Y% i6 B; \$ j9 {/ m

 

" ]5 O% f8 a5 e ]

复兴门至阜成门周边也是及政府多部门和家属住宅区。如三里河地区的原机械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等。

. j8 b. s$ k8 r) X

 

6 z9 v3 D- c+ [9 ~: Z( ?4 V

阜成门到西直门周边就是比较知名百万庄小区了。

7 h3 |4 l; ~/ d1 l( E5 G" @. X

 

$ k2 u7 k# r: Y- Q. N

西直门至德胜门;西直门车站向东基本是地铁所占用了。

. Y) \ j, H: e/ T

 

/ w5 Q. [3 e( N( L2 j6 D9 j+ }' i

由此看来围绕城墙外围的这些政府各部门及大型居民社区是将老北京城围起来了,并没有侵占老城区,也就是说老北京城的基本格局并没有被破坏!

' \+ J" }: o) r! H& C9 |

 

! n" a$ S9 C' u+ U5 Q- n' i

 

; O9 F' E! B! _% C% n7 ^9 V

 

2 o; k* \- M% C; o; @3 O

如有不对欢迎拍砖!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列举的时间上有些错位。: e' n- ?2 D6 e `,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3 20:16:4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3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大都是四城以外的规划,而老北京网网民更关注四城以里的保护问题~
发表于 2012-2-13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律铭曾经说过,80年代以前,北京的城墙城门虽然拆了,但是格局还在(天安门广场除外)。真正对老北京“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是80年代后的建设性开发和破坏。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2-2-13 19:24:00的发言:
上面列举的时间上有些错位。 $ s7 y: i' {, w& T2 m& n- f1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3 20:16:41编辑过]
, g& z9 l$ {) b

有可能,希望指教!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iguelWang在2012-2-13 20:25:00的发言:
贝律铭曾经说过,80年代以前,北京的城墙城门虽然拆了,但是格局还在(天安门广场除外)。真正对老北京“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是80年代后的建设性开发和破坏。
+ Y9 s7 y1 F/ V8 W! P9 [9 z/ ^% m

是啊!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2-2-13 20:32:00的发言:
              楼主说的大都是四城以外的规划,而老北京网网民更关注四城以里的保护问题~
' y/ z) O2 S3 b5 J; K

这个好象不可分开谈吧?

发表于 2012-2-13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陈方案是建设新的独立的新市区,用来取代和保留老市区;

3 a$ m5 e. @( F& o' o( n& y

 

; N' x. m$ T0 [7 h' f. a/ p+ Z0 S

而最终实施的,是传统的摊大饼,围绕老城区,开发城墙外的空闲区域,类似当年的八旗占地,

5 B% m4 M: ?1 _' G2 b- O+ f& K/ G

 

$ l" U* U* ~2 ?/ P

和梁陈方案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2-2-14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只能通过二环那一圈来领略当年的城墙分布范围了...

发表于 2012-2-14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和梁陈方案不同,根本就不同,就只一点,我看不出老北京城的样子了
发表于 2012-2-17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贝聿铭访华,他站在景山上跟美国人说,我是中国人;

% C8 H. } _1 b* {+ _3 Y! ^! K) P

90年代,贝聿铭访华,他跟中国记者说,我是美国人,中国怎么建设我不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9:02 , Processed in 1.15826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