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18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今天早上2点多睡得觉,所以起晚了。觉得好象是下了一夜的雨,谁知8点多钟起来一看:呀,好大的雪呀!赶紧收拾停当,出门赏雪。

# C, L* D8 _0 S& L

真是难得的好天气!淡淡的暖阳,温润的微风,清新的空气,晶莹的白雪,,,

0 t, z0 N! N' X

走在路上,房上、树上很多的雪开始化了,随着微风哗哗的飘落。想想时间已晚,只好去近一点儿的地方啦!

1 r" ^* {' U- |* s! o

紧赶慢赶冲到公园,还好,雪还没全化那。初融的小冰凌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挂在淡黄透亮的腊梅树上煞是好看呦!

7 k/ t" a' X$ v" O: y! W# [" Z

捡几张给大家看看吧!

\* I! G9 [; i1 C! e; M! t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B6 l, o* s) w+ _' _( R3 ^, g

 

- d; T6 m9 w# }: f

 

! B- U/ J0 l0 Q* d" y8 ?! N

 

, E0 O: J/ n0 m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q. k& b8 {/ ?* N; ]. Z+ o j8 {

 

, Z- ~: e$ i$ @" T- @

 

5 x$ H2 }" ?! ~1 T: R ]9 e2 W% J% Q

 

4 T2 u% I" M9 S3 }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 ]6 Z' ~4 f) o

 

5 Y1 b& w: e9 K4 A- v. z4 t( ^

 

* v( C* {. H7 i Z: O A

 

$ q) p1 ^; j( c% d; t+ p2 k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T3 f* V! |4 L. _# j

 

; g# S Y R4 m7 `4 h+ B

 

0 q* \ K: Y7 G

 

. J+ E0 r' H+ h7 n% r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 O8 O# M& i! Z% f2 X

 

0 o B# G/ V, p1 A; N

 

& b4 U: B8 t+ o. j$ F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S. P# G. t. d6 w% s

 

' v8 O5 ^- y) I' r9 K1 b% S7 b

 

- G$ w0 ^# ?4 t# F

 

3 w( g+ _, j6 [: g2 ~

远景 近景 雪景 秀

7 J" A$ Q V: y2 D; I) K- b

 

, _: X; s" v3 n/ v( H

老罗 老托长得差不多

) C* O1 \; @2 L+ D8 `

 

$ k) n$ J- ?$ C$ W+ j0 s

啥公园?

& ~' O* F3 J* ]7 D D

 

发表于 2012-3-19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山南门进,绮望楼的东面,有两棵。不大懂得这种紫心的叫什么品种,昨天也忘了看有没有树牌了。好像和中山公园的花型不一样,不过这里方便,那里还得再买票进园子。可以边看边享受阵阵的梅香,挺不错的呦!

, p7 V3 Q8 A8 q- q; o

 

AwL9SHb0.jpg
3 [' U) i& P l% u5 ?9 K: k) s(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12:12:32编辑过]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发表于 2012-3-19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3 J4 J% _* M

【初雪 复试】


B! { Z4 U4 h" J& r$ S* w

一冬我没见到地面的落雪。几次预报,眼瞅着星星点点的飘舞,未及坠地就溶在半空。周日一早,意外的惊喜,室外银装素裹,雪亮雪亮的,想它它不来,无望了,它到来。

8 a; J! g# U" |6 [$ y

清晨北师大东门进了校园,林荫大道,满目银花,天放晴、雪在融。硬化的地面残雪斑驳,校工们举着长竿敲打着树木上的堆雪。何至于如此煞风景,这点分量还不足以摧枯拉朽。

$ h7 _: f$ q n" n$ O

“吃饭(师范)大学、屋里(物理)系、刷锅洗碗带扫地”少年时一段歌谣,戏谑未来的求学意愿。小学阶段,周六放学回家有时腿着,出了校门西行,过“二监”“第四医院”就是豁口外大街的铁狮子坟站,路西就是“师大”那时还没想起可以到大学里去玩耍。我忘了何时才走进师大的校门,但记得至少有十年没再进门,最后一次去是打网球。

- l; a4 G# `% a9 d5 W+ M$ \; e" ]

校园大变、翻新了、长高了,更多的拥挤。

# j$ M/ s! M' l4 A4 ?

在新盖的科技楼五楼,室内是一架架的仪器、瓶瓶罐罐,连楼道里都排满了低温箱,站了半幅通道,屋内都是满满当当。老师说,等着沙河校区建好,迁出部分院系,才有望改善办公条件。


- c5 T0 Q& ]; ]) h7 L+ g

参加师大“减灾院”研究生复试,忝列五位考官之一。

" o. j$ m7 d5 a* k

考生们来自一家中央部委和我们这家公司,委托师大代培三年,一年的课程学习、两年的lunwen写作。考生们都经历了初试的筛选,四门考试过关,来此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复试。这些未来的学生以80后为多,至少都有三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

" T8 U6 j) I1 O: `/ I* O3 J8 x

外语我不灵尤其是耳朵“背”但听过几位,也听出了门道,因为问的问题都一样,都是考生落座后的第一题“介绍你自己,英文、中文都行”英文好的张嘴就“英格力士”先问好、再客套、接下来自我介绍,学的什么、做的什么……基本同一套路。背得顺溜的,主考会打岔问点别的,还真有被打岔打得找不着北了。这些人的英语笔试都及格,但业务上经常使用的并不多,多是临时抱佛脚,估计大多读过网上的“面试大全”一类的东西,要不内容怎么会如此同质化。我能听出不好的那就是真不好,我要是听着费劲的那就是不错,至少在同质化的内容之外,有涉及新的领域和个人的感悟,那些生疏的词汇我反应不过来。

$ @; z7 R8 X% m$ V4 K

考生中一位留学新西兰四年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刚讲了几句就卡在了那里,换上了中文。待到专业测试之后,再做英语陈述,依然是磕磕绊绊,他自己都讲不下去了。老师们也没人评论,见的多了。在中午吃饭时,有老师说,现在的研究生的质量是越来越差,招生困难。

; |% N# c, m9 e' v$ y# D

专业的复试有校方的两位教授还有我的一位同事。围绕专业,问一些风险管理的议题:对本地区自然灾害的判断分析、减灾活动的实践,相关领域理论前沿的了解,对研究前景的预判……。关注考生的专业知识的范围、理论兴趣、问题的分析陈述方法,学术背景,老师们还关注考生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理由是与实务的结合有利于研究选题的贴近和日后资源调动和深化研究,考生有无资源,包括知识背景、时间、精力来完成学业。

9 M, s' W! F9 L' p

由于是差额录取,三分之一的考生要被淘汰。老师说:笔试的高分不是就一定被录取。面试有技术处理的余地。在复试结束后,老师再一次说明,有些考生会学习会考试,在笔试高分段中,确有不可造就的也可在这最后阶段甄别出去,他指的是学术背景过远、和研究能力问题。从我打分的结果看,通常是考生原来的笔试得分高、面试的分数也偏高,这大概是规律。由于专业大体偏向工科,理工类考生被偏爱,他们的思路更靠谱。而文科类,如何面对未来的数据库编程、各类模型的制作,现学不赶趟。老师们这时就在考虑,录取后学生们学业完成和luwem写作    ,这是导师们的责任。


0 s3 D8 f1 a, B2 v8 f

溜溜的一整天,走出楼门时,已是花落时,“梨花”不见,雪后的凉风现。

发表于 2012-3-19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秋江荷兰台的照片,神清气爽啊!谢谢啦!
发表于 2012-3-19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12-3-20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的照片拍的好,掌握了“景深”,近处清晰,远景模糊。

发表于 2012-3-21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1 l: |! x W

落雪后又是春分,园子里人少了,去游春?“迎春”到是开了,春游嫌早。我这又写了两段“戏词”央视戏曲频道播出的:

8 l9 e$ T# _7 x( L

fficeffice" /> 

( G0 [5 R0 m3 i# n; S! g6 b

【四进士】

! D/ `6 f1 ?$ P/ t

 

- H0 f+ R. R0 ?2 _% N" x6 ^4 ]

 故事梗概:四位进士的官场沉浮。明嘉靖年间,同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人出京为官,临别饮酒时,相互勉励,赴任后决不违法渎职,。光阴荏苒,这一年河南上蔡田氏图谋财产,毒死丈夫的弟弟,卖掉弟媳杨素贞。毛朋这时官至巡按到州县微服私访遇到素贞,代她写了状纸,嘱去信阳州申诉。杨素贞路遇恶棍,被开小客栈的宋士杰所救,认为义女,携至州衙告状。田氏逼她的弟弟田伦代通关节。田给信阳知州顾读写了求情信并送上三百两贿银。田的下书差役,恰好投宿在宋士杰店中,宋偷看信文,发现与素贞事有关。顾读见到书信后,徇情释放了被告,押禁了杨素贞,宋上堂质问,却被杖责后轰出堂来。宋去巡按毛朋处上告,毛朋接状,宋士杰作证, 田、顾、刘均以违法失职问罪,判田氏夫妇死罪,为杨素贞申冤。人物众多的一出戏,演了快三小时。

4 e1 i2 _5 _$ }

十数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前程锦绣。四位进士踌躇满志,立誓清廉为官、报国为民。世态炎凉、坎坷仕途,毛、田、顾、刘终于出人头地,最不济的刘题也做了上蔡的知县,可他嗜酒无度,不理政事逼得原告杨素贞越衙告状,百里迢迢告到了信阳州。也是巡按的上蔡人田伦丁忧三年在家,碰上了姐姐的案子,一求未应,姐又搬出了老娘求情,抹不开亲人的面子,书信颠倒黑白为之营私舞弊,尚有几分正义的田伦输在了面子上。至于那信阳知州顾读早就沦为贪赃枉法之辈。

/ K, d- {$ [7 b

世人长叹“还是好人多!”这里叹一声:还是有好人。要是真成了“四人帮”,百姓就没得活了。四位青年才俊折了三个。世道不好,把好人转成了恶人,他们读的都是孔孟、考的八股、皇上钦定,嘉靖一朝刚刚法办过严嵩、又有清官海瑞一手的提携,何以前赴后继胆大妄为。这是一出愤世嫉俗,警钟长鸣的戏。

+ [# o2 N: Q: W+ z2 p, o

贪官可恶,毛朋也不容易,既同情弱小又遏制赃官,将好友同科一网打尽,不讲情面、实属不易。没看这出戏时不知有这个人物,可能他前面的海瑞名气太大,敢与皇帝叫板,毛也就是收拾了同僚,干监察的活,为国家办事。同代人在民间名气大的是宋士杰。周信芳有出戏就叫《宋士杰》与《四进士》一事,男一号是宋。

, A% Q% N/ W d

这里宋是主角之一,是位扶危济困好打不平的老汉,仕途不顺,在官衙做个刀笔小吏,深谙官场黑暗还屡屡犯上,终被夺去俸禄为民。可他天性不改,仗着熟悉律条包揽诉讼,专与官家作对,对素不相识的弱女实施了法律援助。

3 e3 T- B- C' s( `5 A

民间不光寄希望于清官,也寄情于能为自已做主、出气的小人物,他们不畏强暴、又是智慧的化身,屡屡玩弄权贵于掌股之中,现实中这类人物寥寥,那就塑造于舞台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化解现实的沉重。宋士杰确有其人,死后葬于今河南信阳市西郊的山上。      

& D( F+ M+ _/ H) X6 @4 }' L- I

 

! M, ^; h4 B9 y. x

        

# |: n9 I/ B; A! X t

【四郎探母】

+ E$ [; i' E1 |' H# k: J

 

: K$ S2 a8 B% K

少时难得看老戏,这岁数的人还是赶上了“四大名旦”,但无看戏的意识,知道他们是“角”时,他们也都谢世了。那时每周末在家住一宿,其他都在幼儿园或学校圈着。大戏台我到是早就见了:幼儿园的拱形后门开在北海公园内,后门处有个小场子,能聚个三四百人,一些节日,就用杉篙、板子起了戏台,浅黄的席子圈起了临时剧场,悬起了明亮的灯,开锣唱戏,皇家园林里开唱,估计不是草台班子,听到过动静,没看过戏。

) h6 H8 l8 w# m2 Q5 N

记忆里在文革前,我到剧场就看过一出新编老戏,民族宫剧场,《雏凤凌空》说的是烧火的丫头杨排风当了先锋官,杨家将冲锋陷阵,终也后继乏人。

: k) M1 P5 f' T6 y' y$ }0 `) K

《四郎探母》事发稍早,六郎、宗保还力壮、年轻。这出戏在杨家将戏中是出大戏、文戏,我知道它时,它已有标签在身,汉奸戏、“叛徒哲学”遭致禁演。

* m: H. y9 q) H0 G% s7 I

文革结束,老戏开禁。老妈说看过七遍八遍了,电视里看,多是折子戏。这晚演的是全本,两个多小时。

, F8 |& f k& A2 m

杨家将的故事熟悉,但这段除外。佘太君生了七个儿子,都是如狼似虎,杨家将为大宋王朝可谓肝胆涂地,金沙滩之役好不惨烈,幸免于难的只剩五郎、六郎,那时最佩服杨七郎,武艺最高,下场最惨,被内奸潘仁美射杀,小人书上说,四郎、八郎(义子)失踪。后来才知道他们在了敌营。刚刚落“笔”时都没敢用满门忠烈来形容杨家。

1 G" x% {9 u, e, o

这出戏讲的是杨四郎延辉金沙滩战败被辽军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成婚。十五年后,宋辽再战,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押粮草随营来到雁门关,不觉动了思亲之情,无法相见、愁肠百转。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出关,宋营内见母、见媳、见弟、妹,悲喜交集至五更, 更鼓惊心,分分秒秒逼刹人,十五年离散,相见只这半宿,这一大堆的情怀无法偿还,只匆匆一面,又别离而去。

# w+ l0 C$ Z8 ~& j

五十年代,大战刚罢了手,两个阵营还是海峡两岸依然剑拔弩张,阶级仇、民族恨还血气方刚,文艺被要求为政治服务,思古之情也得情有所归,黑白不容混淆。五十年后愤青少了,气定神闲的多了,讲“破”讲“斗”少了,讲“立”讲“和”的多了,回头再看《四郎探母》我没看出来什么“叛徒哲学”看出来的是反战之嫌,对战争的控诉:战争剿灭人间的美好感情,母子不能聚、夫妻不能圆……。

' R4 Y/ D2 ?8 h, l2 Q. p

戏的结局是四郎探母后归番营有惊无险,萧太后先怒后慈、大小国舅都亲情有加,四郎与公主琴瑟和鸣,铁镜公主有唱段如下:我父王死在了您兄袖箭, 我二家是仇敌反结姻缘! 论理来要将您捆绑上殿, 十五载夫妻情让人作难!  怪上天令您我结成姻眷, 又看在小阿哥情有可原。 从前事一笔勾两相休怨, 我和您好夫妻到老百年!亲情超越种族、阵线、战争,弥合伤痛。

' F0 q$ R4 p1 d, M5 z

番营这边美满了,宋营的杨家就继续缺憾着。下一出戏该是《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老妈说再往后就是《南北和》萧太后与大宋议和,据说四郎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知那时母子是否再见,四郎与那原配?。史上宋辽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七个隆咚锵咚锵。

, e+ k) J( J+ q, w: l2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1 10:04: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2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学长:新西兰留学4年居然英语口语那么差?咋能拿出手啊! 6 \4 }, W- \ V' i, n- y在中国人堆里混日子的吧?

我老公也曾在母校客座帮忙给在职读硕士班的毕业生做论文答辩,感觉真是不敢恭维!

这年月高等教育办成了产业,学位贬值的最直接标志就是毕业生能力下降,所以找不到工作就不足为奇了。
5 o2 k. f7 H6 u, q-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2 18:08:0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3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5 b+ m7 w3 y2 [. j

 

" y) J) J2 _9 t( e; P2 O+ ?

【本周】(44)

- w% p# `# `0 j; f* ^. T6 s X

 

! M. b2 T: d7 ~( c; i

 

; e: I. G6 E* K! U

●     成品油进入8时代 。20日零时起,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汽柴油均上涨600元/吨。此次涨价,京、沪、广、深等绝大多数城市的93号汽油都步入“八元油价”时代。好多年前有专家预测,8时代的油价将引发社会的动荡,如今迈进了8时代,又能怎样?政府有补贴的一手与之抗衡,补贴种田的农民、辛苦的的哥。开私家车的,基本靠自我消化了。

* j& C% h+ I* x* h

京城“烤火期”结束,大烟筒不再冒烟,这几天的污染仍不见轻。油贵就节油,能少开点车,少点尾气排放,最好了。

+ j. i; Y, r+ [8 M. r

 

- ]% l- ?6 Q8 Z# S* f

●     2011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提名晚宴周三在京举行,《钢的琴》最受青睐,入围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编剧、年度男、女演员、年度青年导演等全部六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失恋33天》、《转山》等影片只缺席一个奖项。

2 Z8 ?2 F8 w! `

    今年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三次举办年度电影表彰大会,提名名单采用奥斯卡的评选方式,由协会300多名会员一人一票选出,并在毕马威华振(KPMG)会计师事务所全程执行和监督下进行。李少红表示:“这种全体会员投票公正透明的评选方式是创办年度表彰活动的初衷,经过两届的准备,今年终于开始实施。”

; h4 m1 p$ [+ j: S3 f

 

5 C! I7 J. C2 H# x

●     央视9频道(纪录片频道)近期20:30播出《时。光》为系列片,摄影爱好者们值得一看,其中的一集有王文澜同学出镜。

0 I: K' e: u# ~- ?1 ]

 

2 q9 G1 c. n7 t/ {. N: l$ Q, t+ ^

●     3月23日—4月1日,2012“山东商品大集”将在北京金源新燕莎购物中心举办。产品涉及非遗产品、特色食品、纺织品、工艺品、家居用品、户外旅游用品及文化用品等八大类1300多个品种。其中山东名产德州扒鸡、赛维绿色蔬菜、泰山玉、木鱼石、龙山黑陶、海瓷、鲁锦、草编、东昌府工艺葫芦、聊城牛筋腰带、北极星怀表等都是首次参展。

4 W6 g5 e8 {: ^1 ?7 M

年内还将有其他省份的来京“开集”思乡者留意吧。

' X& f8 i1 x5 o1 r1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0:31:5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3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Y$ o6 z; { O }

北京育新学校大事记(四稿) 

5 G+ Z p% q; H

 

5 D5 O5 v: ?! @, w

商业部子弟小学 成立于1959 校址位于西城马尾沟商业部宿舍北院 1960年迁至西四北大街大红罗厂 学校初建时只设立2345年级,共计四个班,为寄宿制 后相继更名为育新小学 育新学校 于文革后期撤销

. O6 R6 n3 E0 x8 R$ M N

 

' a5 K8 i$ z$ r) M0 ^2 y5 U% t

1963

& p4 r7 }6 A$ y5 V3 [9 B5 i

●9月1日 育新小学迁至德外关厢“石油干部学校”原址,育群小学1—3年级随迁、并入。 时任校长吕春锦副校长郭韵生

# s, @$ A! n0 |

●9月9日 操场校会 吕校长批评迁址后校风散乱开瓢事件

: [: O! o* _2 h

广泛开展兵乓球运动

) e/ J/ t, }+ K& H6 s% K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歌唱 舞蹈  美术  田径  体操 阅读

) y% @- v7 P# e' Z O

●?全校师生在操场跳集体舞

) z* N9 e- O$ Z" E+ Z4 H

●?参观育翔小学学习内务卫生

% c, j% y3 S8 _1 o, R" ]

 ●沸腾的操场:足球 篮球 跳箱、器械

) h" \( i1 Z/ }

 ●有趣的角落:滚铁环 跳皮筋 攻城 拽包 剁刀……

! z! z( `* f# R$ i s2 z

 ●?观测月食

|# a+ Y g% Z

逛北郊市场之大牲畜交易市场


& j& y# `% g& k% Y$ w7 q/ f4 Y, E

1964

& N1 d6 _4 \4 c4 r" X: I0 t; ^( q

?新年联欢会南霸天“林老板”等出演

* V( l) ?6 j+ \) J1 Y: E

校园遍植蓖麻

7 v# v5 j7 E! n" i8 @0 P5 Y- v1 p

?春 人定湖植树

5 h+ S5 Z" ?& N

●4 春游颐和园

- |& R! u4 g3 T m4 d" ]- I

?参观民族文化宫西藏农奴展览

; S) @/ K" y0 e/ G0 [& p2 H# V

?索朗卓玛做报告“农奴翻身得解放”

" g; O$ ^3 a, y* q% l" q4 b

六一运动会

1 x3 f, Y8 p3 x- X/ x/ [3 @& ~

?体育课开讲《决定生命的投篮》

/ b# J9 B; y$ k, s/ h/ x8 v% ~' D

●9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列队欢呼群情激昂

8 u3 y2 T& x" `4 d, o6 e

●10.1 十五周年大庆 广场举花方阵的同学欢呼涌向天安门城楼

" a- @- M. H% ?1 J9 E# q! X' ~

四年级风行攒糖纸活动:搜集 展示、交换

3 g s7 R# b5 Y0 _$ f3 j) Y% ^

?吉通海老师发表版画《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

! O1 G* x. `+ {4 m z l6 S( D

   同学画作获国际金奖

) P1 q) s4 q P9 W5 g

  中高年级流行剪纸活动

% R7 q) S# \1 U

五年级提倡和开展集邮活动

G* W. a# t- h

 ●为获邮资 周六午后、周日傍晚,同学们暴走在回家、返校的路上

7 t- k7 x& }3 w J. l

马甸公社劳动:捆白菜

" x7 ?; t3 o- {8 C+ Q; u' x) F

 

1 L, u; X+ i. u

1965

/ o# Q$ B1 H" D5 `9 u7 ]% A0 b

1 集会和校内游行 欢呼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

8 }* w+ D$ y; i2 v+ U" V

●4 春游香山

: ]. o7 i' ]4 k, V, I( ]6 t

晚自习“让苹果事件”


! C4 E! z/ d P( O |. Y- t& L7 D/ h

六一运动会 田径 球类

6 ]9 Q% C5 C3 G5 v" H

●  响应到大江大海里去锻炼改至积水潭上体育课

# d% `- i3 m7 [) U1 q7 V

6.1班王孝明同学突发脑溢血去世

( i& V5 m, ]. _& B5 d* m, Z

?参观海淀区北京盲童学校

& ^2 b9 F7 Y. t% l, ~/ H% r

●?与火神庙小学足球赛

a5 @$ b/ B9 K% O- {# T

●?6月小升初考试 作文题:《做一个毛主席的好孩子》

) I. g+ W/ q7 n$ U9 U* F

9月1日 新学年开始 高年级:伙食费10元/月 住宿费5.5元/月……

$ V# m& T6 \7 P/ k: n

●9月设置初中部、招生两个班,更名:北京市育新学校

9 d) ` r- @3 ?3 H

●9月初 校会 校长批评中学部新生不安心学校学习生活

s+ v! n( }: n' X$ ]- v# s8 Q0 s

●9 男生与生活老师发生浴室抵制事件

/ A( Y0 `% ]8 V' U8 c! M

●?六年级队日活动在北海荡起双桨

8 y" a$ a+ E9 w3 e3 Y2 h7 t

?吃芸豆糕

* a4 a$ j% x: z3 R8 A

● 为防传染病,食堂连续数天烹食大蒜,食者黯然难以下咽,之辛辣气息绕梁三日、弥漫校园。

! S; a7 R$ H8 P' h: G% X

● ?观测日食

' l/ r( w3 h; a/ `( W

暑假 班主任付埰老师携毕业班北海公园相聚


) i* V3 R) S" n, [3 o1 G+ _, a6 @& T

●9月1日 开学

4 U# n* p$ |1 |: V3 z5 I3 ^

?板报创刊 6.1班《闪电报》6.2班《青松报》

/ O3 ]3 O% t" y0 K3 | a$ L

  马甸公社劳动

- l; E7 E8 t2 S! L

● 数名学生代表前往人大会堂与国家领导人一道观看革命历史史诗《东方红》


% _4 B2 v; W0 |) Y

?参观北郊水暖器材厂解放军营房内务

- V/ R& X( n/ j* Y9 I

校合唱队参加西城区歌咏比赛。参赛曲目为:《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歌声飞遍亚非拉》《朵朵花儿向太阳》指挥:冯随 伴奏:王一兵 领唱:杨苏

& o6 n' I0 Z$ w# J

数次操场集会——支持越南、巴拿马等国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

1 ^2 C- P; u( I2 v g

校广播站成立  播音员:姚红红 陈纪元等

) o5 L' X; [# F- l7 t A

●10.1国庆6年级部分同学见到了伟大领袖 手持花束雀跃金水桥畔 山呼毛主席万岁。 

5 p$ }/ g3 t8 M* @1 r

?高年级同学作文在市里获奖

4 n. N" m' |" H6 v4 f& u R- ~

?北海公园少先队员欢歌劲舞欢迎阿尔巴尼亚代表团

! P( w5 E h* j/ J! U8 m- }" e

●11 毛主席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 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开展向王杰学习的活动。

2 j. F# S/ U1 {# ^" t B4 y

建立值周生制度  由高年级同学轮流出任

% X y+ S: W w1 y2 T& C

操场集体舞“王杰的枪我们扛”“找朋友”?  

2 Q' J1 g) U1 l% p3 P3 h

 

7 M2 y: V/ Y1 c3 ^6 D0 a

1966

" T& d1 \' a* x9 Q

年初 原西什库天主堂育婴堂孤儿包爱德女士来校做忆苦思甜报告

+ T. U$ B+ }% T! d- J6 p: S

佩戴“北京育新学校”校徽


3 Q& Q) H( i4 g4 W. }' B

●3月8日 邢台地震 校园有感

. P$ s7 ?8 k+ a" y

清明节 少先队员祭扫人民英雄纪念碑

/ C# W% c7 h4 K/ T( ?7 |$ Q% M

●4 春游香山 鬼见愁

# K/ v) k# g _' p6 c

声援抗美援越 开展班级故事会活动

2 E; L6 w, Z+ @7 c D Q

音乐课学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系列歌曲

+ \3 i7 z$ @; T5 U7 D x+ l

初夏 在操场召开'睡午觉誓师大会"恢复夏季午休制度

* B, Q- A) s& ~* a+ a$ |& T

6年级同学参加北京外语学校北京舞蹈学校考试  数名同学获得入学资格

! k- c& \, {& r" C/ T, h0 G

学毛著小组广泛成立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等

' K6 E3 b5 `0 h) S) _3 X7 z

?备战活动:黄寺附近挖城墙砖、背回校园

8 k l9 M' E# ~( r0 [

南小操场挖掘战壕

6 U- ^9 Q: X/ D4 I

6 第一张大字报贴上北楼西墙

# M6 h1 ^# H; U& `, {

●6.1班学生返回育群小学贴大字报

/ C6 Q0 I9 g. X K) p2 C$ s% q$ o6 z8 O

六年级毕业考试 作文题<英雄形象鼓舞着我>

& S0 m% k: C2 |# A, e

酝酿填报升学志愿

( B: ^8 g4 H5 q7 p9 {% _+ p

老师们“花坛辩论”(音乐教室前)激辩:校长是革命派/保皇派。发生肢体冲突。

' @/ e4 T/ s; n j: Q

“四中”学生来校串联支持革命派反对保皇派。六年级部分女生大字报抗争遭致中学部压制,“被绝食”。

- ~8 h4 L }' E- C/ S2 h! C# A

师生到北京市委游行支持李雪峰担任北京市委书记


$ {" H: S* T- \8 ~

●7 全校停课 放假

7 c5 b( g" w C( P9 _( |: ^* y

8 西四北牛家大院 6.1班酝酿筹建红卫兵组织

2 x2 S+ y; v& K! E* W( X

8月学校红卫兵组织成立 领导人:中学部崔大同等

8 e) b0 p+ H' P( u6 h5 l6 Q

破四旧活动

& Z. i- w/ O# ^$ z; ]5 v$ A, y

夏末 接待到京串联的各地革命师生

8 ? j* l( l% ]4 p! I8 r/ A; i

大串联开始 5.6年级、初中部红卫兵行走大江南北

( \( e& B4 G- ?7 |9 j' ^

?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主义兵”“思想兵

, g5 H2 V; X7 ~; p1 ?* C* ?: d) R6 U

北楼筑起高防工事

+ V5 g7 U+ K+ U9 W0 i

 

- l4 i3 J5 k5 i( J

1967

' q' x% n4 K9 X; f; f% A

●1 6.1班男生步行串联京郊焦庄户日行百里

/ I7 Q0 i# u7 l$ u: G" `( t" d

部分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y3 M; w% [6 U' b, y. i/ Y3 [

3--* 高年级 初中部军训

) _0 \& h- G* t0 H/ y

●?3月初 被外校红卫兵抄家

. H" l! a* d0 m& h

校园歌曲《长征组歌》……

! b9 n. }) ~) b; N# M

南小操场成“跤场”

( A. I& c8 R3 E; U6 a& F

短期"复课闹革命".由军训团主导.

0 t2 t4 I6 L9 i6 O5 m1 k

 

/ k$ n x7 ?6 q7 ^2 Y7 N

1968

- v) U8 K N8 a' k9 M

 ● 7月 返校领取毕业证书

P/ U$ x+ {! z8 p8 r- y. k' ^8 T

 ●?育新学校撤销日期(应有教育局发文)、(现存1975年育新小学教职工元旦留念照片)


( J# } W0 R6 B7 T' g; W

注:?前置于行首表示年月不详  ?煞尾是对内容存疑  求证?们

; y& b& G0 F# w+ D6 `

     带下划线的为新稿增补的内容

发表于 2012-3-23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B: x" V; m, Y5 k% @3 B

说明:

! z7 U- N& K$ k& g

 

8 S4 I' b" T) d3 k

1、“商业部子弟小学成立于1959年,校址在马尾沟(北礼士路)商业部宿舍北院。1960年搬到大红罗厂,后改名叫育新小学。当时,只有2、3、4、5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此条见老帖,有长我们一级的学长牛洪江文章回忆。

4 Z! ]* E5 r: `# ?

 

4 k' M$ D% S3 @: X# b( x

2、校徽:小学生带校徽的不多,扎眼。时间:我列在66年初,当时有个印象:校徽是付费的,好像有同学说快毕业了,想不买。


/ T9 k9 V# _2 d: c

3、骡马市,去过好几次,男生们可能都去过,周六午饭后离校往北面走一站,趟着浮土。骡马街上常见,牛少见,那时去动物园的机会也不多,权当看动物了。


* N+ z8 E6 G* Y0 F+ ]- Q

4、王孝明去世日期由65年底移至上半年。牛学长的文章提及王的去世她印象深刻,以致改变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由此,王去世的时间应不晚于65年夏。


( Q7 Q) k$ ` e4 q/ I H

5、参观盲童学校的时间也移至上半年,学长“长河”回忆说他去过。


5 C- K' E u2 k* i( Q9 C, M

6、“让苹果事件”也是见于学长的老帖,事发晚自习分苹果,分到最后少了一枚,同学们纷纷起身将自已到手的苹果放到了王俊英同学桌上,……。前有“孔融让梨”后有课文中学到的志愿军故事《一个苹果》

' z1 v8 V' B1 }$ b4 }& J' f y

 

7 L0 n0 d/ f! [2 ?& B# g1 m1 I* E

7、音乐老师现改为 王一兵 过去还有“艺兵”的记忆,不是“冰”。妥否?


! Y9 ^) F" @) ?4 }0 B9 z7 O

 

' K' e$ p# E+ F4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0:57:5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4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音乐王老师的名字是: 王一彬

如果有机会,还是请哪位同学,直接问
王老师本人吧。
发表于 2012-3-24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跳集体舞的事情我记得:《王杰的枪我们扛》,我还记得其中的一个动作!
发表于 2012-3-24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361033o1p36.html   好像 集体舞也跳过这支曲子~
发表于 2012-3-24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友谊圆舞曲》歌词: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1 T+ |% z( Z. c# s8 A#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
9 e4 C+ P; r) R& i  O8 z3 u  J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3 S& K+ c. ^) Y# B8 Y9 ?: x
欢乐的歌声在回旋荡漾,歌颂着我们的幸福时光6 y  ]$ a3 w8 I& v9 b: x+ I
亲爱的朋友呵心连着心,我们有共同的美好理想$ ]- z( l" f8 R0 L7 m1 N* |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和平之歌
3 N; P" h* H2 B/ d白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青春的花朵在心中开放
- J" F, }8 m0 Z& Y0 I% f年轻的朋友们团结起来,为和平为友谊献出力量
8 W+ L, c! M; s2 ~*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尽情地唱一支团结之歌6 A9 ]( u5 o; e- t3 Y6 M

发表于 2012-3-25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0NDg5MDEy.html    手风琴独奏《牧民之歌》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361033o1p30.html         手风琴独奏《今夜无眠》
发表于 2012-3-27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

校合唱队参加西城区歌咏比赛。参赛曲目为:《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歌声飞遍亚非拉》《朵朵花儿向太阳》指挥:冯随 伴奏:王一兵 领唱:杨苏

( M' [, s T2 L" ~) x

 

6 Z$ @4 U% | x5 R0 `( W' A

      呵呵,确有其事,记得当时作为低声部中的我,也荣幸参加了学校里的排练和演出。——好像后来演出地点在:在原水电部礼堂(现西城区月坛北街附近)。其中《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中的歌词:“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至今仍然不绝于耳。

发表于 2012-3-27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8 i8 A- x8 y1 p

【戴同学】

0 f4 t. t0 P2 m9 T% @

fficeffice" /> 

* Q& `5 W% ]7 p: \ i- r- K

上午意外的见到了戴同学,而且是在我的办公室内。

/ @$ I7 q0 q1 g$ b) o! z

戴同学小我一年,她妈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叶志清" w:st="on">叶志清ersonName>老师大家都熟悉。今年初我在海南与ersonName productid="叶" w:st="on">叶ersonName>老师失之交臂,知道她老人家要来,结果出发前她老伴身体不适,推迟了行程,后来她南下我北上,在海南小住了十余天,转道去了香港。往九十奔的人,这通溜达,身板能不好吗。小戴说过,小戴是戴同学的妹妹,再小我们两个年级,这位大家都不认识,就我认识,二十年前我们成了公司的同事,六年前我们成了一个部门的同事。各位除了认识她上面的戴同学,还认识她下面的“戴进”可能要小我们四个年级。ersonName productid="叶" w:st="on">叶ersonName>老师三个孩子两个放在了育新培养,中间的那个小戴留在了家乡成长。这三个孩子就这老三的名字起得更好,好记、带劲,是不是大知识分子的老爸给起的。

5 L0 o+ X1 l. }; M% r8 g

我曾和小戴忆起过,她小弟来育新之后不知为何有一段在我班宿舍住,那时住在北楼楼上朝南的房间,两张单人床并排,横着睡三个人,我和伟明之间夹着个戴进。那时候欺负小孩,何况又是送上门的,当然没有打骂,记得是扮鬼吓唬他,我们呲牙咧嘴,他那里大呼小叫,这种鬼把戏折腾两次也就偃旗息鼓了,贫了,没意思。不知对幼小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现在看来应无大碍,长大后,他还是挺带劲的,走出国门、跟洋人争食,现定居大洋彼岸。

# |9 p" ]" w2 v" v8 M

说远了。小戴说,ersonName productid="叶" w:st="on">叶ersonName>老师的身体还不错就是忘性大,时不时的找不到东西,自己跟自己急。这在老人当中一点都不稀奇。

% ?9 E6 {! z* K! s

小戴去年退休了,今天是路过楼下上来串个门,带着老姐。

4 X- t% x! m% S" H" J" r

我和戴同学可是老没见了,十年前育新聚会时在马尾沟“蒙妮坦”门口还聊过,倒是她同班的关同学常见。

* A* ?; J+ x% c8 o6 m

我问过ersonName productid="叶" w:st="on">叶ersonName>老师,又说起网上见到过老师的照片,和田达同学一块照的那张。戴同学说那是两年多前的事了,她还问起田家是不是华侨啊,当年学校开家长会时就田妈扎眼,与众不同,……。“珠光宝气”我接茬。

* [ G, E6 o( H( z, N

戴同学说起她妈可能是给田达班做过班主任。我说我们6.1是付老师的班主任,6.2我没有印象,会不会是五年级时。戴同学说她妈妈文革前那一年是担任了初一年级的语文课教学工作。

' M' @. O/ C/ ^

小戴说,她和田达没有同学但共事或师生过一场。那是70年代后期,被招工进入电力系统,在高粱桥西面的华北电力专科学校学习、培训了九个月,那时田老师在教务处,管着学生们,但那时不清楚有上一辈和下一辈的这层关系。数月之后小戴考上了北师院。

4 `% R4 @. N4 E p. Z9 l8 [

戴同学说不大上网,但对高一年的同学们多有印象尤其是班干部们,王晨同学,她还记得石老娘胡同的小红楼,另外像老培,好多年前的全校大聚会时戴同学也出力不少,老培西单那处家还去过。

8 ]) n8 C6 V- _+ \& }0 o* i- s& |

戴同学现在在单位还发挥着余热,担任“巡视”工作,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要外出检查工作质量、测试客户服务的水准,每期约两个月,跋山涉水,这活干了小七年,全国七个大区走遍了。我问:西藏呢?“去年到了成都,没敢进藏”我问,你就这一个“空白”何时填上?

% o* w& }4 O. R( s

戴同学说,我班的黄同学打首尔回来后,也是这活。

4 y" Y7 B! `0 `" S0 p/ u: |

我觉得这活挺美的。

/ O: z7 a* _1 J' f g+ n7 X0 v.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7 14:20: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7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我是6.1班的刘秀华,在网上看到你们很高兴,多年没有联系,大家都好吧,你们还记得我吗?
发表于 2012-3-28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xiuhua在2012-3-27 20:30:00的发言:
, h X$ {2 D+ W. |2 ?& ~5 b/ X % p# T! T# [8 K% J) ]& B5 f! ?
我是6.1班的刘秀华,在网上看到你们很高兴,多年没有联系,大家都好吧,你们还记得我吗?2 `! x7 W: u; |* p, \8 v' F% B 8 U1 N+ r4 I: e. L

3 ~6 m6 ]& }4 N' t9 e7 [ # D& D; @) U6 q4 {4 {一直在找你,几乎逢同学必问,用尽所有方法。 , O, b$ @7 d$ l+ K5 x' b9 D记得你姐姐与wang chen的姐姐曾在一个工厂,曾多次向她打听。 ! T: J. }4 I2 s- I; H今天终于有你的消息了,太高兴了。( |6 C' B0 N3 F& b# ] 知道我是谁了吗?' W. }$ H9 |2 X( ^2 f" W, C 我给你发邮件吧。
发表于 2012-3-28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xiuhua在2012-3-27 20:30:00的发言:
- K- Q6 `1 N& | + e* _4 [' a+ m3 h+ G8 a# u
我是6.1班的刘秀华,在网上看到你们很高兴,多年没有联系,大家都好吧,你们还记得我吗? + B7 w: ]' ~5 R* d" |5 V! A" z 4 G7 ^& f. K6 D* E* ]7 e

6 M. }$ L" `- ^' S + S1 |1 Q! g1 S+ x P# }已经给你邮件,请查收。
发表于 2012-3-2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7 F' z4 l6 O) s5 P. N. E6 M. S

【来来往往】

, C; L. z3 b6 ]9 `

 

$ T6 ~, K) u5 n% W) H& k

前一段“迁址”后老培整的《人名录》挺好。同期整的《联谊活动一览》理清近些年交往记录也有意义,再加上《电影片一览》也日渐丰满,我吆喝老培接茬加油,趁着大家的脑子还清醒,共襄《大事记》。刚开个头,不巧老培歇了,我这就当仁不让刷新了几稿,将大伙的贡献补充进去,打算完善后一并“置顶”方便同学备查。

3 T& |. r# c4 [5 ]& T

到这第四稿时已现“江郎才尽”知道的都说出来了,可就这么几个脑子,想发掘些新东西,要靠新脑袋了。想什么就来什么。欢迎老同学、新网友的出现,代老培也道一声。

V" \4 u* ]8 u }# q" w- F

 

y' U8 Q5 r# j

刘同学是个胖姑娘,那时的判断都是以脸盘子为标准的,标准像也都往这个部位照。是半途,比如六年级时加入一班的,不高不矮,座位应该在中部,成绩不好不坏,因为也不是班干,如果带长不会超出一道杠。很抱歉暂时就记起这些,也不知对错。如果你道出些当年的人和事,或会唤起更多的记忆。

4 R( R+ j- s, b8 C% q

 

6 E2 x1 v; Q* N5 c1 M

你看老培这脑子又不行了,去年也是清明前,老培缓过劲来,为大家的事操劳。大家也没少告诫要劳逸结合、健康生活。可他不肯戒烟,喝酒,去年这时“一瓶就顶住了”啤的,可今年初他的表现是喝了一瓶又一瓶。在网上趴的时间又过长,积劳成疾,这才一年。

9 i7 \6 Q4 }' O( {( b1 B

盼老培走进春风里,还等你聚呢,《大事记》还等你去“置顶”。

发表于 2012-3-28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中山公园跳过集体舞,但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 Q: e. l5 i2 [1 u& s. ~

     学校组织看话剧、电影多次,不知算不算到大事记里?不过小时候这些我记得最清楚,特别是看话剧《小铁脑壳历险记》、《马兰花》和《水晶洞》。

发表于 2012-3-28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培学长看一下我的同学 新浪柏晓利博客

# ]$ ^2 e2 a! F

 

2 u* v. \0 k: g l

 

/ U7 ?7 X, y% g8 O2 ]; C

 转最近一篇博文

% w* g# L! K, d6 T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活动:走出抑郁 走向阳光fficeffice" />

( K; g& w' T9 X r; ^) {

 

+ y/ b4 h* L/ A

 十年前,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柏晓利大夫和一群抑郁症康复者共同创建了“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国内第一个以抑郁症患者为主体的患者自助的心理健康组织。十年间,沧海桑田,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已经成长为一群阳光灿烂的各行业骨干、精英和心灵互助志愿者。今天他们(她)要通过自身对抑郁症的治疗、康复、认识、感悟来共同见证这笔自我心灵成长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告诉所有现实生活中心灵正处在痛苦中的人们;正在治疗康复中的朋友;那些仍然徘徊在困惑痛苦边缘不知道如何找回自己幸福快乐的人们:抑郁症不可怕,抑郁症完全可以康复,但关键是自己救自己。在坚定信念的前提下,在心理工作者的配合下,穿越过抑郁症的黑洞就会走向自信健康和阳光。

7 l5 I, Z- d4 I( R9 m! {! L) o

 

2 z9 w& h/ U& X

  

发表于 2012-3-28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
六一儿童节去景山少年宫跳过集体舞。
但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发表于 2012-3-28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wang pei早日康复!
发表于 2012-3-28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H, s0 l! j)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8 15:20:37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8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江在2012-3-28 12:31:00的发言:
/ a+ u9 F" n8 M% P* w

     我记得在中山公园跳过集体舞,但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 d, g* X0 L+ c& K

     学校组织看话剧、电影多次,不知算不算到大事记里?不过小时候这些我记得最清楚,特别是看话剧《小铁脑壳历险记》、《马兰花》和《水晶洞》。

* a' D4 b. |/ h& ]
4 U( ]1 X1 k- w$ {6 g

影视、图书影响力大,量也太大,要是录入条目上就喧宾夺主了。还是暂不录入,待老培将来再搞个《电影集》《图书录》……

& }1 ~" v' q% O, t+ o9 @8 ~


发表于 2012-3-28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歇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5 20:03 , Processed in 1.2422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