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6|回复: 5

老照片中渐行渐远的老行当[含2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1-22 15: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今那些曾经的手工业与走街串巷的小贩,向我们记述着昨天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很多已经消失或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7 L0 j' D- w# G% R5 I" `- J7 E 1.jpg . U* {' ?# ~' I, y! w: n: ~. H( m
老北京夏天街头设摊卖酸梅汤的,将好乌梅用开水沏泡加上冰糖、蜜、桂花,放在一只大瓷坛里。再把瓷坛放在冰桶中。贩者一手持两个小铜盏,直径三寸许,名叫冰盏,用手指颠拨使两只小铜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摊旁竖立一把黄铜做的月牙戟以为标记。6 a  ~3 E6 S5 e. v# H4 I

2 C8 `4 p( r7 G9 e& x( g 2.jpg
, O! i# p( h& \* D( L$ U“换玩艺儿的”货车或担子上,大都摆放的是低档玩具,如小泥人儿、玻璃球、洋画、小毛猴等。孩子们拿家长给的或自己平时捡来的碎铜烂铁、废塑料、牙刷子把、牙膏皮、废电线等,即可以从“换玩艺儿的”那里直接换取自己喜欢的玩具。
0 k; K' _' j" ]% D& n$ a$ M8 _8 D1 }8 q3 R% b/ M! M
3.jpg 6 `4 Y, l5 b- v. s- j6 V2 i
耍耗子的艺人肩负一小木箱和一特制的木架,架上安装着小宝塔、小桶、梯子等道具,边走边鸣锣或吹唢呐以招引观者。表演时,艺人先把木架支好,再从架子上端斜拉下一根绳索作为梯子,然后打开木箱盖儿。随着艺人的锣声,木箱内的数只小鼠便会依次跑出来,沿着绳梯爬上木架,表演钻塔、汲水、钻圈、打秋千、跳舞等。《燕京岁时记》曾载: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此杂耍主要在胡同表演,深受儿童的喜爱。
% |6 ^: W( D- i: X+ k& i/ o, q" y. z2 ^8 Q5 f/ ?% d
4.jpg : r) j# L6 \8 d
卖玩具的: F1 Y4 j1 ~0 ^( T
3 |$ P. p% u3 s
5.jpg
( T! m  l8 Y' U* t: z# T卖糖果的
# V: p0 {  ^7 W' b# h
$ T+ |& A4 u6 ]& f) s  m- |2 L1 A, _
6.jpg
+ [' I9 E( T8 f9 s0 t9 k! q卖大蒜的
/ F6 _2 P) d# b9 j, N: ~# s" M$ c+ t" g
7.jpg ; u! E. [! p# n+ _
卖洋铁器的
$ m2 b/ Y. C$ p+ x, ]6 u
: `& C) _8 ?2 S6 q 8.jpg : v' |: h$ C: H6 ]; Q8 Q4 z
剃头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头工具。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由此而来。8 h5 I0 m1 {% G
, m* ]0 L' H' L  W4 O+ c0 M0 T
9.jpg 6 U4 \! a' k* _, B$ q' {

% C! _; H0 r* S+ V: z* F% `* b 10.jpg
3 s! F( B; G8 v+ v! s; S: G' ~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 Y8 W5 T4 M. W- {0 O
3 \) Y; m5 c; t
11.jpg
  S1 p: R; p) l, G2 s0 n  y锔碗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有一个能钻透瓷器的金钢钻,有句古话,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锔碗师傅的钻具,有点像以前木工用的手工钻具,只是钻头的硬度不一样。用时一手持根木柱,一手持一个小弓,弓弦缠套在那根木柱上,拉动小弓,木柱往复转动,钻头便一路钻了下去。在瓷器上钻孔是个细致的活,钻不好便会损坏瓷器。孔打的漂亮,各锔子间距离相称,大小一致,便是锔碗师傅水平间的差异。
6 p% k* `+ M+ w; C; C: d0 r! {2 \' x. K4 X; ]+ u
12.jpg 8 `3 o  s+ _" L" g" n* P7 D& b
卖炭的肩挑两个装木炭的荆条筐,不远数十里到城里贩卖,边走边吆喝:“约零炭来!”同时还摇晃木把皮鼓,发出“砰砰”的声音。
( b- U  W3 R! `. K, C5 k/ W! [1 v
13.jpg 1 i4 ]8 R" W/ z
卖针头线脑的箱子里装着各色丝线和各号缝衣针,手里摇晃着响器——“惊闺”。一般货郎所用的响器都是一种器具,发出一种响声,但卖针头线脑的所用的响器却以一个小鼓与一面小锣组成,锣鼓装置在一根小木棍上,摇动时,锣鼓齐鸣,煞是好听。
4 B' B0 E4 G' E& j. I9 k
7 d( a  z* C, W 14.jpg 5 E  W- S" R$ T" K
耍猴的
1 ?, g$ s( Q- r5 D! T: s( b1 a0 x! O1 b5 F2 O3 Y/ H4 m. ?* o
15.jpg 0 ?+ @; a8 g/ |. k% h# v% u5 z
算命的1 o9 d3 ?. V& c2 q/ ]
6 X5 j$ w) q& M5 d/ Y8 o* y  f: W
16.jpg , V& E# z7 e4 N8 W
卖年糕的
# ]7 _0 v# a7 D( K- b
- E6 L+ t2 d  J% p/ A3 w: Y5 B4 B; q% F2 f9 R
17.jpg - K" o5 Q+ h) ^1 x
数来宝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
( E1 w7 C$ `( V$ _( n9 q3 B& z0 \
+ r9 T8 }, |* w4 S 18.jpg
; [. n+ S* A  V, h9 ^吹糖人的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 e1 B# j0 o7 _7 j/ Q3 T
+ t! w& D/ s6 e8 ]+ {0 Y
19.jpg
  Q7 \* _) v5 h卖小金鱼的
- \& {6 r8 H/ e! T4 `
7 y) x, d" a. ~: d9 N7 p 20.jpg
1 m! v0 m% R/ L0 l3 m3 T5 P卖糕点的; H, t6 D; C' ~5 G( U

1 }( j- r/ D3 j* U0 c# T 1.jpg 7 e# R% @6 W2 O) |1 B5 S( p
卖烟杆的6 q6 f( T$ X$ o2 W) d

, {0 j0 L& N- l/ S 22.jpg 1 f  f+ a: k4 ^: T
修鞋匠,过去也叫“单夹板行”,老北京俗称“皮匠挑子”,以修旧鞋为主。其所做之活除缝绽外,还有钉前后掌。
3 @  F9 ~1 c$ e, D( R; w2 e; a+ u' S  v( Q; x
: b* |" o3 d; X. e$ u$ T3 p+ z
23.jpg
, M5 h8 [( G! D) u' c游医# U0 F( N( c6 W- y9 X0 Q
24.jpg
- C3 o3 a; k. D9 J卖秤的: R3 D$ i6 _& p' n0 s

5 C( [* h# {1 o  G& \ 25.jpg
% K  p  M6 s! v  F卖鸡毛掸子与竹制品的; b) `# |. L/ q
8 e; D; H, y; H/ Y; f8 s4 \

  r4 d1 G% \) ?) t: @(转自网络 爱历史 老照片的故事)& w7 s* G! t! O% g& V+ W! m- z$ L/ f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 1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卖年糕的
  V4 K$ h$ ], z0 \1 [2 p
这张照片里的小贩,手持木梆子,挑担上不是年糕,而是一个直立的圆筒状物件。所以这个小贩不是卖年糕的,具体卖的何物,不太好说。
发表于 2013-1-22 2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今天还能看到,比如磨刀的、锔锅锔碗的、修鞋的,虽然已物是人非,不过还能看到老照片中的痕迹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13-1-23 07:16 编辑 5 e8 ^) y" [! z- s: X5 A/ C
我的什刹 发表于 2013-1-22 16:03 9 I/ b2 Y) A, X1 w" a
这张照片里的小贩,手持木梆子,挑担上不是年糕,而是一个直立的圆筒状物件。所以这个小贩不是卖年糕的, ...
& ^, R0 X: S* a; E

4 _+ E; E2 U( b7 x3 V, h好像就是那种江米做的镜糕。叫法不同而已。
发表于 2013-1-23 1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是甑糕。交了钱,才蒸。小笼屉茶碗口那么大,撒磨好的面,蒸。一分钟就熟。笼屉下头有个顶东西,把熟了个·甑糕顶出来。我小时街上还有。细节记不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pangong 发表于 2013-1-23 10:29 % Q' u$ r! P4 I: w! a
该是甑糕。交了钱,才蒸。小笼屉茶碗口那么大,撒磨好的面,蒸。一分钟就熟。笼屉下头有个顶东西,把熟了个 ...
! n' h7 y3 ~5 z, A9 {: s
老爷子说得对!西安现在还有,大街上边。那里叫镜糕。也就是甄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4:00 , Processed in 1.16817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