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941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5-28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1 08: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4-23 08:12 编辑 6 P% {' Z, k* v" W$ }9 b
, A+ C( N5 X6 a3 c3 W# ]5 `链接! D6 o1 J/ g# D$ S( H
+ D6 ?& x4 p: N+ I' z
专家观点& h3 U" P2 x4 b% H! ~ M
“准入”不能沦为“地域歧视”7 I# {- \$ s$ s* c
北大教授郭道晖建议,必须把握好“限制”与放开之间的尺度
0 L- l, Y- p0 v/ n! z0 [/ H 郭道晖
/ {+ r0 } _ ^8 i1 x3 B: ~* ?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行政法学博士生导师
6 z4 |4 x0 p- C( G" z& O6 v “设定外来人口准入门槛,这是北京这样发展迅速的特大型城市的现实需求,但是,‘准入’不能倒退回地域歧视的年代”。北大行政法学博导郭道晖说,设定“准入”制度必须把握好“限制”与放开之间的尺度,否则,准入制度就会成为北京人口管理的历史性倒退。, t2 q) a! J; n% O/ m9 Z1 X
十几年前,北京曾规定,名片制作等几大行业不允许外地人经营。郭道晖说,从几大行业禁入到不限制,这中间的变化体现出北京作为一国之都的包容性,是城市管理水平有所进步的表现。目前,北京大街小巷卖早点、卖水果、卖菜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负责人,也由一些外来人承担。从这些方面来看,北京已经离不开外地人。但是,从能源、治安、城市容量等角度出发,任由外来人进京,最终只能牵制北京的发展。* F% f4 Y! p4 _' S+ u
郭道晖认为,单从学术角度而言,北京应该是对全国人民敞开的。拥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有权利到北京生活、发展。但是,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他建议,科学地测算出哪些人适宜在北京生活,选择北京会有助于其个人发展,以及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外地人,这应该都是准入门槛的设定前提。
- B) [# V+ B; ` 市民访谈* l' |2 l+ K, I$ ~ z
“人口准入制”不符合社会进步
f4 B6 e% M% B' W 多数打工者认为市场经济应鼓励人口流动" p' U4 g% o0 v( m7 e: F+ H/ i
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引发了一场关于外来人口进京是否应该设立“门槛”的讨论。大多数普通的外来打工者认为不合理,自己来北京打工,在赚取了一定报酬的同时,也为首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有人对“建立人口准入制度”表示理解,认为合理的限制,可以缓解北京的人口膨胀和资源紧张的矛盾。# D: w! @ r8 g; x# L1 I0 K1 }+ q
“人口准入制”让人感到冷漠
- X4 V) H, ^7 f& u% H# w& ] 连国安,湖北孝感人,在北京做装修,表示反对
9 [# E. h1 {9 X u7 q# n 对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提案,连国安很不满意:这样做太不好了!他说,在北京生活很苦,他们都睡在工地,每餐吃最便宜的蔬菜。工人们为了省钱,都没有去过故宫、长城等地方。一年到头干下来,就是为了能多带点钱回家。最让大家难受的是,北京和北京人对于他们而言,根本不能相互融合,是两个世界的人。现在如果再设立这些制度,无异于让大家再进一步感觉冷漠。
3 q8 e0 k, L5 @4 a; j3 h 外地人消费带活北京经济
- P9 C/ v* L) l7 Q6 l8 q 宋师傅,40多岁,北京人,出租车司机,表示反对
; I4 U+ J* G9 ^5 x7 L0 I 从1992年起就开出租车的宋师傅说,外地人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带活了北京的经济。对于“人口准入制度”,宋师傅表示反对。他说,北京人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怎么能反对全国人民来首都?* d" B& _$ [+ S! q; l5 R
宋师傅认为,政府部门不应该从人口的流动本身上设置制度,应该从市场方面入手,促使各地方经济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人往四处走”。如果单纯设立障碍限制外来人口进京显得太不公平,也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 ?: _- e$ p M# [2 Z; a: s% v; O; {
文化程度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A5 J4 X8 p1 D3 Y5 R, V% i( E
杨丽,云南人,打工者,表示反对; X4 l, b; Z& Z. ]" g. \% M
“我只有小学文化,如果这个提案通过了,我只能到其他城市挣钱,但我想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在得知提案中对进京务工人员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后,杨丽举了一个例子:浙江有个修破鞋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走街串巷修了几年鞋后办了个缝纫机厂,“他现在是中国少有的亿万富豪,这种成就现在有几个拿了高学历的人能够达到的?”5 l I1 T: H! ?
合理的准入制度可缓解资源不足
+ l. D& [( O( ~% r9 m0 k 金光印,40岁,安徽人,在京创办公司,表示理解
% s/ `" @: Z7 ?4 P1 I* d( p 曾在合肥、广州等地工作过的金光印认为,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空间大、机会多,北京人也更加宽容。对于张惟英的提案,金光印认为,在北京的人口和资源出现矛盾的时候,这个提案有一定的道理。* _8 u8 Y3 U* \; |# g
他说,流动人口是全国性的问题,对待流动人口的矛盾态度也不光北京才有,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就必须是流动人口的天堂,这对北京也不公平。现在存在的事实是,北京出现因人口膨胀带来的不和谐发展。如在2004年北京出现的电荒中,许多省份限电确保北京用电就是一例。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有可能会缓解资源不足这一问题。
' Y7 G( |- f% @* K" ~5 H 但金光印同时强调,上述观点也并不意味着他完全认同“外来人口准入制”,他说,最终解决实质问题的还是应该由市场调节来起作用,如果今后有外地人相互传播“不要去北京”,这个时候,市场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0 g2 e, M/ x# j1 h! F
可以有针对性限制外来人员
0 R( ~8 P6 U3 |% J0 B 翟郡,26岁,北京人,公司职员,表示理解& ] i7 k6 K/ O+ N
在北京的外地人贡献还是挺大的,离开他们,北京可能就瘫痪了。
) L9 X" m0 L+ ]/ P/ z 但是,也有一些外地人在北京做坑蒙拐骗的事情,一些外地来的乞讨人员,严重损坏了首都的形象。所以,可以限制一些对北京没有贡献的人。比如外地乞讨人员或者盲流什么的。
2 P7 @+ x3 B; \, V1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