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74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3-19
最后登录1970-1-1
|
相声的表演,是演员进行再创作,进而获得完美演出效果的重要手段。过去,前辈相声演员很看重它,并在长期演出活动中总结了四个字;“帅、快、卖、怪”,即台上帅、“现哏”快、卖力气、怪相逗乐。他们以此为要则,付之实践,力求增强相声的艺术感染力。
; O/ m9 }! ]( T; D, ?& Y1 a1 r) h
2 {% N! ^8 N1 k+ q 前辈人在四字要则里所阐述的这些主张,是相声艺术在当时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如“怪”)今天照搬使用显得不妥。尽管如此,其中仍有不少主张具有借鉴和使用价值。这里,就此谈些体会,难免挂一漏万。" d. Q0 k2 |2 @+ D+ ~
; C! g4 f/ Z. v. L& L) u+ Z. G
/ {. m* v6 L$ c
. H0 P$ H4 O/ ?% R8 T E帅:美的精神风貌& H: F, B- i& X7 i6 v% L3 N9 V% c5 d
% B8 S$ N$ o! R* D b, ]. \6 {
帅是相声演员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在演员表演中体现出来的是潇洒大方,轻松有序,不温不火,自然适度,从而给观众以幽默风趣,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d* |4 u* {% q7 q# y- C
. i8 l) r! O, t% `5 |, {) s
有人认为,演员长相俊秀,装束华丽,上台就帅。这是一种误解,至少不够全面。因为相声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有个再创造的过程,演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技巧和修养之外,还需要向生活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再经过仔细揣摸,反复锤炼,才有可能获得这种魅力和美感,才有可能做到帅。单凭仪表就很难奏效了。就说长相吧,有的演员年轻、俊秀,假如他表演时给观众的不是“蚂蚱脸”就是“满脸跑眉毛”,要么动作怪僻,举止僵硬,无潇洒,轻松之感,反而显得造作有余,使人生厌。那么,长相再好管什么用?这就不能称其为帅。. }) s& ^0 s# L' E- s4 c
* c! p2 d C. N; ]; u
帅是相声表演艺术的美学标准。演员单凭装束华丽,当然也不能称帅。近来,发现有些演员不顾节目内容的需要,在装束上一味赶时髦,学洋派,表演时不仅有穿西服系领带的,还有留着长发、大鬓角的,而且头梳得油光净亮。这股风气很不好,应该煞住。假如用这种装束表演反映有关“售货员”、“领导干部”内容的段子,不但“使身”受限制,而且显得不伦不类。现在的售货员和领导干部有这种打扮的吗?!表演得再好,人家也不信服,兴许说你在出洋相呢!自以为这样装束很帅,其实不仅不帅,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相声演员表演时的装束如何,不可小看了,它直接影响着表演的艺术效果。: p2 [. W; Y5 @ c* Q$ M" b5 F
/ z2 G5 t- ^! G 严格地说,相声表演的装束是不允许演员随心所欲地修饰打扮的。首先要选择那些富于时代感的大众化的装束。这种装束的选择是相声表演的艺术规律决定的。相声的表演和戏剧表演不同,它没有特定的人物造型,不需要个性化的装束(相声剧另作别谈),往往是一人演多角。而富于时代感的大众化装束,既不违背人们生活的心理习惯,容易被接受,使身表演还方便,有利于演员随着表情、语气及舞台调度的变化,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进出自如。以演出服装为例,演传统段子穿大褂,说现实段子穿制服、中山服,就较适宜,看着也舒服。反之,如果穿二三十年代的大褂表演今天的“五讲、四美”的段子,穿现在的制服、中山服说过去的诸如《关公战秦琼》之类的传统段子,那么在服装和段子内容所体现的时代气氛上就很不搭调,不仅看着别扭,还容易使观众产生似乎是特定人物在表演的错觉,而破坏了相声表演艺术的完整性。至于穿西服表演传统段子,就更显得不伦不类了。其次是从段子的内容需要去选择表演的装束,如《扒马褂》中就要用马褂,等等。
- o r$ P. t8 V( }
* A3 |( z9 p: j: E2 ?" o: y# u 相声演员的搭配也占一个帅字。究竟怎样搭配才显得帅?前辈人有一条“相扶”的主张,值得借鉴。所谓搭配相扶,是说捧逗双方在体型、年龄、艺术风格及特长等方面要有所“反差”。举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赵佩如为例:赵比常大几岁,个儿高半头;常外表带着哏劲儿,赵显得敦厚、大方;常逗得俏皮、可乐,赵却捧得稳重、严实。俩人上台表演,很帅!由于各人的艺术风格,特长及表演的段子都不尽相同,在搭配上也不应该强求划一,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和艺术实践来酌情确定。6 V! {- F$ m+ ]' i
9 v6 A- Q1 j8 m/ @6 K3 k
|
|